
在金石器物上刻写。 唐 白居易 《读灵澈诗》诗:“ 东林寺 里西廊下,石片鐫题数首诗。”
“镌题”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镌题”指在金石器物上刻写文字或题字,强调通过雕刻的方式进行标记或记录。这一行为常见于古代碑刻、器物铭文等场景,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读灵澈诗》中写道:“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描述在石片上刻写诗句的情景。
“镌题”更强调雕刻动作本身,而“题刻”泛指题写并刻录的内容。例如,“镌题”可指代刻写过程,而“题刻”可能包含文字内容与工艺结合的成果。
除白居易诗句外,其他古籍中亦可见类似用法,例如描述碑文、器物铭文的创作过程。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文化中“以刻传世”的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镌题》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在物品上刻写或雕刻题字或提字。通常用于描述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上刻写的签名或题字。
《镌题》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金和刀。
金部表示与金属相关,刀部表示与刻、划相关。
《镌题》共有16画,其中金部4画,刀部12画。
《镌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画文志》中,用来形容书法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作品上。
《镌题》一词也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学者等在文化品上刻写的题字形式,具有一定的礼仪意味。
《鐫題》是《镌题》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包括结构和形状等。但是《镌题》这个词的基本形状和现在相似,只是某些笔画的形状可能有细微的差异。
1. 他将自己的名字镌题在这块石碑上,作为纪念。
2. 这幅名画上,有一行小字镌题:“悠然见南山,飞流直下三千尺。”
镌字、题字、刻题、刻字、刻印、刻石、铭刻等
题字、刻字、刻印、铭记、雕刻
擦去、清除、抹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