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慈禧太后的意思、慈禧太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慈禧太后的解释

慈禧太后(1835-1908) : 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咸丰帝妃,同治帝母。满族。叶赫那拉氏。为人阴险毒辣,善于玩弄权术。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继位,她发动祺祥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清廷实权。同治帝死后,立载b141(即光绪帝)为帝,仍由她听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后病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汉语词典类工具书多将其定义为“清朝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清末实际统治者”。该词条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与语义 “慈禧”为徽号,源自《汉语大词典》中“慈”指仁爱、“禧”表福瑞的释义,体现封建礼制下对女性统治者的尊崇。其全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包含23字,反映清廷谥法制度中“以字述功”的传统,这一命名规则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详细记载。

二、历史地位释义 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执政者,其政治身份在《辞海》第七版中被描述为“通过垂帘听政掌握朝政47年”,该定义得到《清史稿·后妃列传》原始文献佐证。现代史学界如茅海建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中指出,她“以太后身份构建了独特的权力体系”,此观点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晚清政治研究》收录为学术共识。

三、政治影响延伸义 该词条在《中华文史知识库》中衍生出特定语境含义,常与“保守势力”“皇权集中”等历史评价关联。如“辛酉政变”“甲午战败”“戊戌政变”等重大事件均构成其执政时期的注脚,相关史实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有权威论述。

四、文化符号意义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慈禧”已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象征符号,《新华成语大词典》收录“垂帘听政”条目时,将其作为典型用例。故宫博物院官网文物档案显示,储秀宫陈设与“慈禧画作”等实物佐证了其文化影响力。

网络扩展解释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身份与地位

  1. 出身背景
    满族镶黄旗人,咸丰帝妃嫔,1852年入宫初封兰贵人(一说懿贵人),后因生育同治帝逐步晋封为懿嫔、懿妃、懿贵妃。

  2. 政治角色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祺祥政变”,确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制度,成为清朝最高决策者。其徽号“慈禧”取自“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

二、统治特征

  1. 权力手段
    以独断专行著称,通过培植亲信集团(如荣禄、李鸿章)巩固权力,曾镇压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主导义和团事件后的议和。

  2. 争议行为
    挪用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签订《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被后世批评为“帝国主义代理人”。

三、历史评价

四、身世谜团

民间传说她出身山西汉人贫农家庭,幼年被卖至满族家庭,但正史记载为叶赫那拉氏贵族。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权威历史文献或、2、3、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壁衣步态蹒跚不知去向瞋目扼腕重版从祖父存养大林寺澹雅答施登封雕伪藩柴放谈反气旋发物风格氛垢焚化分身术高閈钩擿阂隔鹤开护理监史角柶疾呼精巢敬职老参零七八碎;零七八碎儿溜凈楼堞路线苗圃麋舌默静木炭画欧阳披绎堑谷钳奴千日酿切政球后羣邦舌根音深语世谊疏内髓海梯附王小二过年晚涂挽须武榦襄赞嚣然孝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