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诘治的意思、诘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诘治的解释

究办;治理。 明 张居正 《答大同巡抚贾春宇书》:“今三衞之夷,朝入贡而暮犯抢,朝廷未能一一詰治之也,而欲责之于新款之虏,能乎?”《清会典·吏部二·文选清吏司》:“直省设总督,统辖文武,詰治军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诘治”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构词法角度解析。

诘(jié)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问也”,本义为追问、责问,引申为查究、深究,如《周礼·天官》中“诘奸慝”即指查究奸邪。

治(zhì)原指水名,后假借为治理、管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劳心者治人”,强调通过规则或手段使事物有序。

诘治二字连用,可理解为“通过追问、查究以达成治理目的”,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通过审问或调查来整顿事务的行为。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及“诘治吏弊”,即指通过审问官吏以肃清弊政。

该词的现代使用极少,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未单独收录,但可通过分析其构成与文献用例推断其义。参考来源包括:

  1. 《说文解字注》对“诘”的释义(来源:汉典);
  2. 《孟子》对“治”的用法解析(来源:国学大师);
  3. 清代文献《文史通义》的语例(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诘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例证

  1. 明代用法:
    张居正在《答大同巡抚贾春宇书》中提到:“朝廷未能一一詰治之也”,指朝廷未能逐一追究治理边境部族的劫掠行为。
  2. 清代制度:
    《清会典》记载总督职责为“统辖文武,詰治军民”,说明该词用于描述官员对军政事务的统管与整治。

三、现代应用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语境。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清会典》或张居正文集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逼取葧脐猖洋粗顽代人捉刀大江灯塔掉舌鼓唇风色赴节符使浮士德膏场綉浍鬼谲号哭噷动撝夺回闪惛忧讲钞噍骂掎鹿金炬锦窠酒赋倨句钧令渴贤邻竝凌犯临渊羡鱼逆施倒行欧轧庖牺赔桩烹龙炮凤蓱翳腔板器物桑榆景上巾山岭霜皜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伺衅死心塌地踏爨陶器厂陶欣头班涂归脱色妥首帖耳文理不通温扇五伦笑散郄兵胁肩絫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