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述载的意思、述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述载的解释

记述;记载。《后汉书·应奉传》:“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小学国文为科学管钥,笔札之资粮,簿记之述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述载"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述"和"载"两个语素构成,主要用于书面语,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文字或语言来叙述和记载事情。它强调将事件、知识或思想记录下来并加以陈述的过程与结果。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述 (shù): 本义指遵循、依照,引申为陈述、叙述、记述。指有条理地说出或写出事情的原委、经过或内容。例如《论语·述而》的“述而不作”指阐述前人成说而不创新。
    • 载 (zǎi): 本义指乘坐、装载,引申为记载、记录、承载。指将信息、事件等书写或保留在某种载体(如书籍、文章)上。例如“记载”、“载入史册”。
    • 述载 (shù zǎi): 结合两者含义,指叙述并记载,即用语言文字将事情、知识、思想等详细地陈述出来并加以记录保存。它包含“述”的表达过程和“载”的留存结果。
  2. 用法与语境:

    • 书面语色彩浓厚: “述载”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书面语、学术文章或正式表述中。
    • 对象广泛: 其对象可以是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科学知识、文化现象、思想观点等需要被记录和传播的内容。例如:“这部史书详细述载了王朝的兴衰。” “古籍中述载了许多珍贵的医学经验。”
    • 强调过程与结果: 该词同时强调了“叙述”(表达、阐明)和“记载”(记录、保存)两个动作及其最终形成的文本。
  3. 近义词辨析:

    • 记述: 更侧重于客观记录事实本身。
    • 叙述: 更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讲述。
    • 记载: 更侧重于将信息记录在案。
    • 述载: 含义更综合,同时包含“叙述”的表达性和“记载”的留存性,书面语色彩最强。
  4. 经典文献佐证: 虽然“述载”作为固定复合词在古代经典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如单字“述”或“载”高,但其构成语素的意义和组合逻辑在古代文献中均有深厚根基。例如:

    •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孔颖达疏:“作诗者直言不足以申意,故长歌之,教令歌咏其诗之义以长其言,谓声长续之。” 这里的“言”、“永”(咏)都包含表达(述)之意。
    • 《文心雕龙·史传》:“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 这里的“载籍”指书籍,核心在于“载”(记载)。
    • 后世常用“述”与“载”共同表达记录传承之意,如“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其精神与“述载”相通。

“述载”是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汉语词汇,意为叙述并记载。它指通过语言文字详细陈述事件、知识或思想,并将其记录保存下来的行为和结果。该词融合了“述”(陈述、叙述)的表达性和“载”(记载、承载)的留存性,常用于指涉对重要内容的书面记录与传承。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述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详细记述或记载,通常指通过文字或语言对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系统记录。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述载”由“述”(叙述、陈述)和“载”(记载、记录)组合而成,强调对信息的详尽表达。例如,在历史文献中,作者需对事件的背景、人物、过程等全面“述载”。

2.构成与用法

3.文献出处

该词在古籍和现代著作中均有应用:

4.使用场景

5.与近义词的区分

“述载”比“记录”“叙述”更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通常要求内容详实、逻辑清晰。

如需进一步了解“载”的多音字用法(如“zǎi”与“zài”),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霜襃赏本府菖蒲节乘凉赤溟闯然带好儿当扈大资电抛光荻苗冬菇儿女姻亲飞蛾扑火讽多要寡烽狼風旨俘略改兑罐头黑蜃华幄壶餐杰木急管繁弦疾狂继路寖昌鞚鞍髡耏髡削龙楼凤阙聋哑症洛泽瑁湖牛听弹琴暖女会瓶罍之耻且说顷倒轻舒庆裔奇思妙想攘臂上闩盛戚圣人之徒审责尸鸠疏捕搜根剔齿唐环踢躂同宗团委土栈唯谨无事不登三寶殿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