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毕辞的意思、毕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毕辞的解释

尽所欲言。《楚辞·九章·惜往日》:“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王逸 注:“陈言未终,遂自投也。”《韩非子·存韩》:“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毕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指完整表述的结束语或总结性文辞

"毕"有"完结、完全"之义,"辞"指言辞或文句。"毕辞"强调对某一观点、事件或情感的完整陈述,常见于正式场合的结语部分。例如在奏章、论说文结尾处,用"毕辞"收束全篇,体现逻辑的完整性。

例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吊屈原赋》:"讯曰:……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此"讯曰"部分即为全文的"毕辞",总结对屈原遭遇的慨叹。

二、表示竭尽言辞以达意

引申义指用尽所有言辞表达心意,常见于抒情或辩论文本,强调言语的彻底性与情感的倾注。

例证: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贾谊)欲毕辞以谏,而文帝之不己听也,则其志荒矣。" 此处"毕辞"指贾谊竭力进谏的言辞。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毕辞"为:"谓把话说完",引《楚辞·九章》用例佐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 第1263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毕"含"尽、完全"义项,"辞"作"言辞"解,二者合成词强调言辞的完整性。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8页、第235页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毕"字注:"田网也,引申为尽也","辞"字注:"说也",从字形本源佐证词义构成。

    来源:中华书局2013年整理本,卷四

注意:现代语境中"毕辞"已罕用,需注意其古典色彩。研究时需结合具体文献,避免脱离语境的泛化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毕辞"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尽所欲言,指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陈述完毕。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例证

  1. 《楚辞·九章·惜往日》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 解析:屈原在未完成谏言时投江,表达对君主昏聩的痛惜(、)。
    • 王逸注:“陈言未终,遂自投也”,强调言辞未尽导致的遗憾。
  2. 《韩非子·存韩》
    “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

    • 解析:说话者请求在陈述完所有观点后再接受处罚,体现“毕辞”的郑重性(、)。

三、用法与语境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楚辞》《韩非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跋距半元音宝煤殡葬步晷仓舍层朋唱第长勺缠门缠户钞法车丞相饬拏诞灵大仙梵册贝叶费尽心机丰伟惯家含葩洄荡回泬胡梯简剩燋种假虚揭穿踞虎盘龙开山鼻祖克食客庭空军壼德辽城鹤化离魂倩女隶僮流比里宰轮奂帽顶年近古稀年上倪嗣冲皮相之见侨寓奇怪散子酾浚商庚上田鼪鼯十死搜狩损失踢踢碰碰突冒未了文倒先媪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