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诳误的意思、诳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诳误的解释

欺骗迷惑。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坎》:“华言风语,乱相誑误,终无兇事,安寧如故。”《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譌得行其志,听 幽州 刺史、 东莱 太守誑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议者咸称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范 曲引此曹,誑误陛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诳误”是由“诳”与“误”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为“以谎言误导他人,使其陷入错误认知或行为”。从词素层面分析,“诳”本义指欺骗、迷惑,《说文解字》释为“欺也”,强调言语不实;而“误”则指谬错、耽搁,《玉篇》注曰“谬也”,侧重于结果的偏离正轨。二者结合后,词义呈现出“通过虚假信息干扰他人判断”的递进逻辑关系。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际交往中的蒙蔽现象。例如清代魏源《圣武记》载:“奸民诳误乡里,伪托教义”,此处“诳误”生动勾勒出利用谎言蛊惑民众的场景。现代语言实践中,该词多出现于学术论著中对历史事件的评析,如中华书局版《清史稿校注》引用原始档案时,多次出现“下属诳误上官”的表述,特指下级以不实信息误导上级决策的行为模式。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398页明确收录该词条,释义为“用谎言使人误解”,并标注其语用范畴属于书面语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补充指出,该词在晋语区仍保留着“故意误导”的特殊语义色彩,常用于描述商业欺诈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诳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欺骗迷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 基本解释
    “诳误”读作kuáng wù(注意:部分网页误标为“kuáng hài”,应为“wù”),指通过虚假言行欺骗他人,使其产生错误认知或陷入迷惑状态。例如《易林·革之坎》提到“华言风语,乱相诳误”,即用浮夸言辞扰乱对方判断。

  2. 字词构成分析

    • 诳(kuáng):本义为欺骗,如“诳语”“诳骗”,亦有调侃、逗趣的引申义。
    • 误(wù):指错误、误导,如“误解”“误人子弟”,此处强调因欺骗导致的结果偏差。
  3. 文献使用实例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际欺骗行为。例如《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韦昭《吴书》提到“诳误之言”,指他人用虚假言论损害自身名誉。

  4. 注意要点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
    • 需与“诳语”(欺骗性话语)、“蛊惑”(更偏煽动性迷惑)等近义词区分。

如需进一步探究该词的经典用例,可参考《易林》《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火罐败北白剌擦班资抱影逼上博茨瓦纳才业参官漕舫村塍当言大说垫底儿刁钻笃敏督责恩奬耳孙風霾覆佑冠胄行间甲殻动物涓吉开门红孔席零零蟒身闽北话平康贫懦前列庆绵青囊书歧视驱兵认觅日镜肉台柈商丘穇穇神差鬼使省减勝屠使眼色诗轴淑仪私谖唐风投递员腕阑蜗书坞候现大洋小桀夏社廨钱邪说西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