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蝌蚪的别名。《尔雅翼·释鱼三》:“科斗,虾蟇子也……今俗谓之虾蟇臺,亦谓之虾蟇黏。”
“虾蟇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虾蟇黏”主要用于古汉语或方言中,指代蝌蚪,属于生物学范畴的别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尔雅翼》等古籍原文。
《虾蟇黏》是指一种含有黏液的虾蟇(青蛙)。
《虾蟇黏》的拆分部首是:虍、虍、糸。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
《虾蟇黏》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拼音,它是将虾蟇(青蛙)和黏(粘)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虾蟇黏》的繁体字为「蝦蟆黏」。
在古时候,「虾」字采用古典写法「蝦」,「蟇」字采用古典写法「蟆」,「黏」字写作「黏」。
1. 他在河边捉到一只虾蟇黏,吓得扔掉了。
2. 雨后,小路上到处都是虾蟇黏的痕迹。
3. 孩子们对着虾蟇黏哈哈大笑。
1. 虾蟇黏液
2. 虾蟇黏附
3. 虾蟇黏状
1. 青蛙粘
2. 蛤粘
3. 蟾蜍黏
1. 青蛙滑
2. 蟾蜍光滑
3. 虾蟇不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