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虾蟇黏的意思、虾蟇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虾蟇黏的解释

蝌蚪的别名。《尔雅翼·释鱼三》:“科斗,虾蟇子也……今俗谓之虾蟇臺,亦谓之虾蟇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虾蟇黏(xiā má nián)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写作“虾蟆黏”或“蛤蟆黏”,特指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腺体分泌的白色粘稠毒液,干燥后入药称为“蟾酥”。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项释义:


一、本义解析

  1. 词源构成

    “虾蟇”为“虾蟆”的异体字,指蟾蜍科动物;“黏”形容其分泌物粘稠的特性。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蟾蜍“眉间白汁谓之蟾酥”,其采集方法为“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或桑叶上,阴干备用” 。

  2. 生物特性

    此粘液为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防御性分泌物,含蟾毒配基、肾上腺素等成分,接触伤口可引起剧痛,但经炮制后为名贵中药材 。


二、引申与药用价值

  1. 中医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明确其药性:“味辛甘,性温,有毒”,具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效,主治痈疽疔疮、咽喉肿痛、心力衰竭等症 。清代《本草求真》进一步强调其“透络开窍”之功 。

  2. 现代药学应用

    经提纯的蟾酥成分被纳入《中国药典》,临床用于制作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其强心作用较洋地黄更迅速 。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古代本草学

    《本草纲目·虫部·蟾蜍》:

    “虾蟇黏,即蟾酥也。……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肿盲瞽。”

  2. 现代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蛤蟆黏:蟾蜍皮脂腺的分泌物,可入药。”
    • 《中医大辞典》:“蟾酥别名蛤蟆黏,为蟾蜍科动物分泌物的干燥品。”

参考文献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卷四十二·虫部·蟾蜍 [M]. 明朝万历刻本.

    来源:中华经典古籍库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8册 [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1023.
  3. 黄宫绣. 《本草求真》卷五·解毒药 [M]. 清代乾隆刻本.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附录25.

网络扩展解释

“虾蟇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释义

2.延伸背景

3.其他可能的误解

“虾蟇黏”主要用于古汉语或方言中,指代蝌蚪,属于生物学范畴的别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尔雅翼》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纵报户口常平车赋出人命存亡继絶当室刀叉颠素帝名踧然丰稔甘鸡高卓国辅悍梗见亮驾轊连軏极等钧乐君马黄开伙看发刊授教育阑山良然裂组柳火龙章轮训满秩猛盛牧所攮颡弄精神旁穿盘结跑跑跳跳千秋观切切乞借穷新诠旨日屈山炮剩义失过水界顺备窣堵香贪洿天损尪孱维时僞物温颜无堤之舆显爵娴妖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