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干与辅佐。亦喻担当重任之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 伯休 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榦輔: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讼》:“ 王孙 、 季子 相与孝友,明允篤诚,升擢家举,为国榦辅。”
“干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词义核心
指“主干与辅佐”,比喻能承担重任的核心人物或国家栋梁。例如汉代文献中形容“不世英才”应成为国家的“干辅”。
具体指向
特指在政治或社会中起支柱作用的大臣,强调其兼具领导力(主干)与协作能力(辅佐)的双重特质。
语素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或社会领域的核心人物,如《晋书·刘颂传》以“无干辅之固”比喻缺乏稳固的治国能臣。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干辅”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指的是主要的工作和辅助的工作。通常用来描述在某种工作或任务中,主要负责执行和组织的部分以及提供支持的部分。
“干辅”的构成包括两个部分:左边的“干”和右边的“辅”。其中,“干”的部首为“干字头”,它的总笔画数为干字的五画;“辅”的部首为“辛字头”,它的总笔画数为辅字的五画。
“干辅”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在繁体中,“干”和“辅”的字形与简体一致。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干辅”这个词可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写法。但由于“干”和“辅”都是常用字,它们的写法在古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干辅”的例句:
根据“干辅”的意思,你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来形成新的词汇,例如“干部”、“辅助”等。与“干辅”意思相近的词有“主辅”、“主要辅助”等。而与“干辅”意思相反的词则有“主导”、“主管”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