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任的意思、抵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任的解释

到任;到职。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道光二十二年》:“月杪抵任视事。道署向请三幕,每席一千六百元修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官员到达任职地点,正式就职。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抵:到达。
    • 任:官职;职务。
    • 抵任:指官员抵达被任命的地方,开始履行其职务。它强调的是到达任职地点并开始工作这一具体行为和状态。
  2. 用法与语境:

    • 该词主要用于历史或正式语境中,描述古代或特定时期官员的赴任过程。
    • 常出现在历史文献、传记、公文或叙述官员履历的文字中。
    • 例如:“新任知府已于昨日抵任,即日开衙理事。” 意指新任知府已经到达其管辖的府城,并开始办公。
  3. 同义词与近义词:

    • 到任:与“抵任”意思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使用,均指到达任职地点就职。
    • 赴任:更侧重于前往任职地点的过程。
    • 就任:强调开始担任某项职务,不一定强调到达的动作。
    • 上任:与“就任”类似,指开始担任新职务。
  4.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对“抵任”有明确收录和解释,释义为“到任;上任”。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 (来源: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具体卷册页码需查纸质版或授权数据库)。
    • 《辞源》(修订本):虽未单独收录“抵任”词条,但对“抵”(到达)和“任”(职位)的释义清晰,其组合义符合上述解释。该词典是研究古汉语和词语源流的重要参考。 (来源: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编. 《辞源》(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具体页码需查纸质版)。
    • 历史文献用例:该词在《清史稿》等官方史书及地方志中频繁出现,用于记录官员的任职情况。例如《清史稿·职官志》或地方志中的“职官表”、“宦绩传”常有记载某官于某年某月“抵任”。 (来源:赵尔巽 等撰. 《清史稿》. 北京:中华书局, 1977年点校本. 具体卷次需根据查询内容确定)。

“抵任”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正式色彩的词汇,专指官员到达被指派的职位所在地并开始履行其职责。其核心在于“到达”与“就职”的结合。在现代汉语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叙述、公文写作或特定场合仍可见到。

网络扩展解释

“抵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ǐ rèn,其基本含义是“到任”或“到职”,特指官员到达被任命的地方就职,也可泛指到达某个职位或岗位。

详细解释:

  1. 词义构成

    • “抵”有“到达”之意,“任”指“职位”。合起来表示“到达职位”或“正式就职”。
    • 主要用于描述官员赴任的情境,如清代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月杪抵任视事”,意为“月底到任处理事务”。
  2. 使用场景

    • 古代语境:常见于历史文献,描述官员赴任的正式流程,如“道署向请三幕,每席一千六百元修膳”。
    • 现代扩展:可泛用于正式到岗或履职的场合,但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书面或特定历史描述。
  3.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到任、就职、赴任。
    • 反义词:离任、卸任、辞职。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研究,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上任”“到岗”等替代。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道咸宦海见闻录》等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炷鳌丘白烧背筐敝褐不节册玺芳香酸傅父赋算感兴宫槐公徒拐仙寡辣诡崛和令恒等式换朝缳首颊车蹇服毽子假戏真唱九皇积以为常枯枝再春赖亲老吏丽徒邈若山河庙堂之器灭收墨丈寻常拏堂佩玦劈哩啪啦破剥蒲褐前歌巧挴晴牕青紫齐如三相张家神经末梢市场体系石履淑人君子厮落摊商通厉投金濑慰恤乡民详载闲接经验孝称晓梦小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