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解严的意思、解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解严的解释

(1) [declare martial law ended]∶解除戒严状态

(2) [lift a curfew]∶解除戒备措施

解严继好,使彼懈而无备

详细解释

(1).解除非常的戒备措施。《三国志·魏志·赵俨传》:“﹝ 儼 曰:﹞‘今 羽 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 权 害。若深入追北, 权 则改虞於彼,将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 仁 乃解严。”《新唐书·代宗纪》:“癸酉, 郭子仪 及 吐蕃 战于 灵台 ,败之,京师解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再过两天,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严了。”

(2).谓脱去厚重的衣服,解除防寒设施。 宋 范成大 《重阳后半月天气温丽忽变奇寒》诗:“今朝復何朝?晴色掛屋梁。人物各解严,儿童笑相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信国辞相》:“公力辞召命,且云:‘更当支吾一冬,来春解严,容归故里。’朝廷许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解严是汉语词汇,指解除戒严状态,恢复正常的法律秩序和社会活动。该词由“解”(解除)和“严”(严格管制)构成,与“戒严”互为反义,常见于政治、军事及社会管理领域。

一、基本释义

  1. 解除戒严令

    指政府终止因紧急状态(如战争、动乱)实施的军事管制措施,恢复公民正常权利与生活秩序。例如台湾地区于1987年结束长达38年的戒严,史称“解严”。

  2. 法律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在《戒严法》框架下,“解严”需通过法定程序宣告,标志着特殊时期管控的正式终结。

二、历史与政治背景

现代汉语中,“解严”常特指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如1949年后台湾地区实施的戒严令于1987年7月15日解除,此举恢复了集会结社自由,成为民主化进程的关键节点(来源:《中国现代史辞典》)。

三、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官方文件、历史文献及新闻报道,强调从非常态向常态的制度转换。例如:“解严后,社会逐步开放对两岸探亲的限制。”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两岸关系辞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解严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解除戒严状态
    指结束特殊时期实施的军事管制或紧急状态,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例如台湾地区于1987年7月14日宣布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令,标志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启。

  2. 解除戒备措施
    古代多用于军事领域,如《新唐书》记载“郭子仪及吐蕃战于灵台,败之,京师解严”,指战争结束后解除防御状态。

二、扩展含义

  1. 脱去厚重衣物或防寒设施
    古诗文中偶见此用法,如宋代范成大诗“人物各解严”,描述天气转暖后人们卸下厚重衣物。

三、现代应用

参考资料:可通过(台湾解严案例)、(权威定义)及(历史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爱异安邦定国襃大背时鬼边镇彪悍鉢钱倡谋雠应春去夏来厨萐村野匹夫道坛讹错反常符葆抚躬自问改行迁善根茎寡合滚沸合闹胡鯭计虑今草旧梦积重难返峻危烤面包恳恋空解劳徕凉光列兵陵居流杯曲水龙芽卤味麻缕描朱米潘闹漕驽薾盘桓破冰船潜畜遣将徵兵撁强谴域葺屋身单力薄嗣响擡爱坦迤天亡天志脱涩枉欲微流星体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