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抑制欲念。《后汉书·荀爽传》:“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
"枉欲"是由"枉"与"欲"构成的复合词,属于汉语中较为少见的书面表达。《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将"枉"字解作"屈就、徒然"(第7卷第321页),"欲"则指"欲望、愿望"(第6卷第89页)。二字组合后,其核心语义可归纳为:违背正道而生的非分欲望,或指徒劳无益的追求。
在构词理据上,"枉"作为动词时本义为"使弯曲",引申出"扭曲正理"的贬义色彩;"欲"作为名词则承载着人性本能层面的诉求。二者结合形成偏正结构,凸显因违背客观规律或道德准则而产生的负面欲望。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版)记载,该词偶见于明清话本小说中,多用于描述僭越本分的人物心理(第456页)。
现代汉语语境下,该词主要保留在文学创作领域。如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15章中,曾用"枉欲难填"形容角色失当的贪念(第278页)。在语言规范层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未收录此词,建议使用"非分之想""痴心妄想"等常用表达替代。
“枉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ǎng yù,其核心含义为“抑制欲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古典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后汉书·荀爽传》:“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强调通过抑制私欲、遵循礼法来趋福避祸的儒家伦理观。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典籍或讨论儒家伦理的语境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内涵与“克己复礼”“节欲”等概念相近,均指向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
总结来看,“枉欲”是一个具有伦理色彩的词汇,需结合传统文化背景理解其“以礼制欲”的深层含义。
傍薄悲顇背竈变本加厉别目譒译撑扛踔跃代偿搭界倒悬之危大贤虎变的彀点累东渡督脉蜚鸟尽﹐良弓藏凤跃公格钩鎌光临盥颒骇怛旱孤桩黑经呵噭江垠角牴戏基脚竟使遇哨刊薙愧辱昆山涝洼地连年理官柳悴花憔马法盲词没头没脑木德沤菅颇胝歉荒热丧三雅池上戮少久设鬼生杀湿度计石限手挠四海他人松嘴蒐罗妥靠唯唯问省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