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描红 ”。1.谓儿童初学毛笔字时,在一种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描朱》:“以上数语,凡乡学小童临仿字书,皆昉於此,谓之描朱。” 沉毓珂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好像学生写字一样,先‘描红’再‘临帖’,然后再集各家之长,创造自己独特的‘书法’。”
(2).比喻模仿。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张合》:“ 懋观 与 崔后渠 论诗。 崔 云:‘ 唐 人诗 郊 寒 岛 瘦 仝 怪,俱自成一家;今人诗皆是描红,未有自出机轴者。’”
“描朱”是一个传统书法学习术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儿童初学毛笔字时,在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这种练习方式又称“描红”,通过覆纸临摹红色范字掌握笔画结构。
在文学语境中衍生出“模仿”的比喻义。如清代陈田《明诗纪事》记载,时人评价当时诗歌创作多模仿前人笔法,谓之“皆是描红”。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叶盛《水东日记》明确记载:“凡乡学小童临仿字书,皆昉于此,谓之描朱。”说明此法在明代已成为蒙学常规训练。
清代诗词中可见艺术化运用,如陈维崧《剔银灯》中“描朱刷翠”既指书法练习,也暗喻刻意雕琢的文风。
注:当前书法教学中仍保留描红练习法,但多采用双钩空心字模替代传统朱色范本。
《描朱》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用笔描绘或描述鲜艳明亮的红色。
《描朱》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手”和“曰”。它的总笔画数为9。
《描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常常用红色描绘出生动的图案和文字。
《描朱》的繁体字为「描朱」。
在古代,写汉字的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描朱》的古代写法为「描朱」。
他用一支细笔描朱,在画纸上勾勒出了一朵娇艳的玫瑰。
描绘、朱砂、朱笔、映朱、红朱
描写、描绘、勾勒、勾画
遮掩、隐藏、模糊、淡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