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躬自问的意思、抚躬自问的详细解释
抚躬自问的解释
反躬自问。谓自我反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於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嘆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词语分解
- 抚躬的解释 谓反躬,反躬自问。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兖州谢上表》:“退省何人,合安兹地,抚躬而沾背汗下,仰恩而溢眥泪流。”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臣於二者,实无一堪,闻命若惊,抚躬增惧。”参见“ 抚躬自
- 自问的解释 ∶自己问自己 ∶自己衡量详细解释.自己衡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自问无用世才,儻殿试蒙拔擢,虚糜廪禄,於义不可。”《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驥,自问也还
专业解析
"抚躬自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面释义与动作描绘
- 抚: 抚摸,轻按。
- 躬: 身体,自身。这里特指自己的胸口或身体。
- 自问: 自己问自己,自我反省。
- 整体字面描绘: 低下头,用手抚摸着胸口或身体,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责问的动作。这个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内省状态。
二、核心含义
指反躬自问,自我反省。表示遇到问题或事情之后,不是去指责别人或寻找外部原因,而是首先冷静下来,从自身出发,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有过失、不足或责任。
三、引申意义与情感色彩
- 强调内省: 突出个人主动进行深刻自我检查的态度。
- 带有责任感: 常隐含一种对自身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味。
- 可能伴随愧疚: 在反省过程中,如果确实发现自身有过错,会自然产生愧疚、自责的情感。
- 寻求改进: 反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错误、吸取教训,从而改进自身。
四、用法
常用于表示在遭遇挫折、批评、或面对需要评判的情境时,个体所采取的向内寻求答案的理性态度。例如:
- 抚躬自问,这件事我确实处理得不够妥当。
- 每当夜深人静,他总爱抚躬自问,检讨一天的得失。
五、近义词
- 反躬自省: 意思非常接近,都是指反过来检查、反省自己。
- 扪心自问: 用手摸着胸口问自己,表示反省,语义和动作描绘都极其相似,常可互换使用。
- 内省/自省: 更概括地表示自我反省。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一,其对“抚躬自问”有明确的收录和解释。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代表,也收录并规范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抚躬自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指自我反省,即反过来审视自己的言行或过错。字面可理解为“抚摸自身,向自己提问”,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2.成语结构与来源
- 结构:偏正式成语,作谓语使用。
- 出处:最早见于清代昭槤的《啸亭杂录》,原文为“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3.近义词与用法
- 近义词:反躬自问、扪心自问。
- 用法:常用于表达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如“抚躬自问,应无愧怍”(自我反省后应感到无愧)。
4.典故与启示
宋代寇准曾因张咏建议读《霍光传》,发现“不学无术”四字而顿悟自身不足,体现了“抚躬自问”的实际应用,即通过外部提醒触发自我反思。
5.深层寓意
成语提醒人们应多关注自身缺点而非他人不足,正如“人身上有两个包袱,前面是别人的不足,后面是自己的缺点”。这种内省态度有助于个人成长与品德修养。
“抚躬自问”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修身之道,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或批评时,优先审视自身而非归咎外界。
别人正在浏览...
百夫良柏人白缘包赔褊陋避位呈閲春华刺骨贫翠锦蹙击豆制品端子丰获负哺国蔽号慕号色河山带砺花灯戏画拉嘉年华教会教职工赍传届路惊怕惊挺景语康荒滥竽充数练行麟管琉璃灯龙跳陋民卖马解忙并觅婚木瓜杖纳官牛郎织女普淖浅霜鉎鏉社肉庶几输勤斯文扫地嗣纂速拙趟趭恬谧田社推动外亲汙渍香蕉苹果见粮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