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迹的意思、矫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迹的解释

(1).高卓的行迹。《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 三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桓温 平 蜀 ,表荐 秀 曰……‘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惇在三之节。’”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诗:“在昔蒙嘉运,矫迹入 崇贤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羁宦”>》:“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刘良 注:“上列,谓 牧乘 、 相如 ……等,言我举迹厕于数人之门。”

(2).犹高蹈。指隐逸。 唐 陈子昂 《洪厓子<鸾鸟诗>序》:“ 洪厓子 遁我玄魁,賁其默行,矫迹 汾水 ,习隐 洛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迹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四方面阐述:

一、基本释义

“矫迹”为动词性短语,指刻意改变或修正原有的行为轨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矫正行迹”,强调通过主观努力调整不符合规范或期望的言行。例如《晋书·王坦之传》载:“矫迹登朝,以清峻称”,即指修正行为以符合仕途要求。

二、词源与演变

该词源自古代汉语,“矫”本义为“使曲者直”(《说文解字》),引申为纠正;“迹”指行踪、事迹(《古代汉语词典》)。二者结合后,最早见于魏晋文献,如陆机《文赋》中“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矫迹”,体现对言行标准的规范意图。

三、语境与用法

  1. 褒义语境:多用于赞誉人物修正错误、提升德行,如《宋书》评谢晦“矫迹文武,以济艰难”。
  2. 中性描述:指单纯的行为调整,如《资治通鉴》注“矫迹避祸”含策略性改变行迹之意。

四、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改弦更张”“匡正”,反义词如“固步自封”“因循苟且”(《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以上解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以及《晋书》《资治通鉴》等史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矫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高卓的行迹
    指超越常人的行为或成就,带有褒义色彩,常用于形容品行高尚、成就突出的人物。例如:“他一生清廉,矫迹于乱世之中”。

  2. 隐逸的行为
    表示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唐代陈子昂在《洪厓子<鸾鸟诗>序》中曾用“矫迹汾水,习隐洛阳”描述隐士的遁世选择。

二、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纠正言行以符合道德规范”的释义,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是现代对“矫”字(纠正)的误推,需谨慎使用。

使用建议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本中的用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按据霸岸贝树犇佚便章草褥秤铊虽小压千斤传车带挈大妈妈倒许蝶舞对移负妒福星皋夔稷契顾后归输哈剌契丹邗关好躭躭河公红桃槐根梦校书机电介福进侑救过补阙久陪绢帖决波騟峻笔君主国凯凯恪守宽延苦心人乐子连章理本立仗马陇丘龙腾宁俗骈指飘飘欲仙屏气慑息敲尖畦宗郎君睿虑沙漠宿息同称土邦讬言无空不入小德邪遁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