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褥的意思、草褥的详细解释
草褥的解释
草垫子。 晋 葛洪 《神仙传·焦先》:“结草为奄(菴),独止其中,不设牀席,以草褥衬坐。”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 褥的解释 褥 ù 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用棉絮、兽皮或电热材料等制成:褥子。褥单。褥疮。电褥子。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草褥在汉语中为名词性词组,指以草本植物编织或填充制成的卧具垫层,具有保暖、防潮的实用功能。其核心释义及权威依据如下:
一、基本释义
草褥(cǎo rù)指用干燥的草本植物(如稻草、蒲草、麦秆等)编织或填充而成的床垫、坐垫类物品。其核心特征为:
- 材质: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经晒干、捆扎或编织成型。
- 功能:主要用于铺垫床榻、坐席,起到隔潮、保暖、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 结构:分为编织型(如草席)与填充型(如稻草芯床垫)两类。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褥”为“坐卧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而“草”明确指代植物原料。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草褥在古代是平民阶层常用的生活用具,常见于文献记载:
-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汉代郑玄注:“庶人薮户,覆以草蓐”,印证草褥为古代百姓御寒寝具。
- 《宋史·舆服志》 记载宫廷仪仗用“草褥”作垫物,反映其亦用于礼仪场合。
三、现代应用与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草褥”多指代两类物品:
- 传统手工制品:如农村地区以稻草捆扎的床垫,常见于民俗文化描述。
- 宠物/园艺用具:如仓鼠饲养用的草编睡垫,或园艺中铺垫的干草层,语义扩展至动植物养护领域。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草褥”词条,释义强调“草本植物制成的垫子”,涵盖古今用途。
四、相关词辨析
- 草席:仅指编织成片的草质铺垫,无填充结构(如凉席)。
- 蒲团:特指圆形坐垫,多与宗教、冥想场景关联。
- 草荐:泛指粗糙的草垫,语义更宽泛,可包含草褥。
“草褥”本质是草本植物制成的垫具,兼具实用性与文化符号意义。其释义需紧扣材质(草)、功能(铺垫)、结构(编织/填充)三要素,历史文献与现代语用共同印证其语义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草褥”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草褥指用草编织或铺垫而成的垫子,通常用于坐卧。其字面由“草”(草本植物)和“褥”(铺垫物)组成,字面即“草制的褥子”。
二、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焦先》的记载:“结草为菴,独止其中,不设床席,以草褥衬坐。”描述隐士焦先用草褥代替传统床席,体现简朴的生活方式。
三、现代应用
- 生活场景:传统农村或物资匮乏时,草褥常作为床垫使用,例如毕业生留下的草褥被低价转卖(例句)。
- 文学描写:用于刻画简朴、艰苦的环境,如“岩壁峭峻,身边草褥炊锅”(例句)。
四、相关说明
- 与“草席”区别:草褥侧重“铺垫”,而草席多指编织成片的卧具。
- 英文翻译:可译为 paillasse。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现代引申义,可参考《神仙传》原文或相关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重旧白沙龙不悌裁察潮水绸绢初会大朝觐怠终打击乐器大威典常对撞机杜邮剑而况犯垒风驰电逝風物沟溇鼓门道海邦建安七子简材洊迭践盟尖劈噤嘇涓溜巨坊苦刑冷僻凉州镣镰厉武罗曼蒂克棉力磨利鸥保批首嫶冥轻险弃靸龟兹伎屈体襦褏山花射招爽发蕣华耸人听闻宿鸟宿殃陶轮贴零恸啕挽掣享覜仙人下田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