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受人忌妒。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固不乐风尘者,輙忤俗,见生独倾心焉,以故负妒。”
负妒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于现代汉语,其核心含义指因自负才貌或条件优越而心生嫉妒,尤指在情感关系中因自恃优势产生的妒忌心理。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分层解析:
负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10卷“负”字条。
妒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417页。
《南史·后妃传》载南齐潘妃“负妒忌,宠冠后宫”,描述其因得宠而骄纵善妒。
来源:《汉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3871页。
近义词对比:
来源:《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86页。
现代使用:
该词已退出口语体系,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分析中,如解读《红楼梦》王熙凤“恃宠负妒”性格时偶有援引。
《中国妒文化研究》(张国风,中华书局)指出:“负妒”是封建时代女性在依附关系中,通过嫉妒维护自身地位的畸形心态,反映了男权社会下被扭曲的竞争心理。此类研究为理解该词的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依据。
结论:“负妒”是承载古代社会心理的特定词汇,其释义需结合“自负”与“嫉妒”的双重动因,现代语境中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歧义。
“负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fù dù
基本解释:指“受人忌妒”。该词由“负”和“妒”构成:
文献出处:清代吴兰修《黄竹子传》中有用例:“竹子固不乐风尘者,輙忤俗,见生独倾心焉,以故负妒。”。
现代用法:多用于形容因个人特质或际遇招致他人忌妒,例如:“她才华出众却低调谦和,因此常负妒于同僚。”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用例,可参考《黄竹子传》原文或相关词典。
安坻阿緆跋疐不怀好意程露吃独桌楮衲春暖花开戴头识脸大奸似忠丹帷递舟豆逼多足动物风卷残云服享福祉高飞高簳攻昧规勉诡斁哈昔泥和戎和旋红丁黄茅白苇花靥教诱迳自扃局齎物绝国殊俗克骨了休飉飉离离光光领衔六神不安立心龙尾千秋金镜情伪深耕易耨省纳视差誓死不屈实体词手敕收口驷介索贿潭竹土拉八几斡耳朵五色肠夏桀县鼓详雅下下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