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书的意思、校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书的解释

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 建初 中, 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 、 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宋 无名氏 《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 有校书郎中, 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 隋 、 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 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薛涛 , 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 校书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书"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需分语境理解:

一、校勘典籍 本义指对古籍进行考订、校对和修正的学术工作。汉代刘向《别录》记载:"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该用法至今沿用,如"校书十余载,方成定本"。

二、古代官职名 东汉始设"校书郎",隶属东观(皇家藏书机构),掌典校宫廷藏书。唐代该职位归属秘书省,《新唐书·百官志》载:"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掌雠校典籍"。著名诗人白居易、李商隐均曾任此职。

三、文学雅称 唐代起成为妓女的隐称,源于才妓多通文墨。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此典故使"女校书"成为名妓代称。明清小说中沿用该隐喻,如《醒世恒言》第三卷描写:"临安府校书,色艺俱绝"。

按《汉语大词典》释义,此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语义流变,既承载了文献学传统,又折射出古代社会文化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校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一、动词:校勘书籍

指对书籍进行校正、修订,订正错误或补充缺漏。例如《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即强调亲自校对书籍的行为。

二、古代官职名称

汉代开始设置“校书郎中”,负责整理典籍;三国魏设“秘书校书郎”,隋唐沿袭此职,隶属秘书省,专职校理国家藏书。如《后汉书》提到傅毅与班固等人“共典校书”,即担任此类官职。

三、对妓女的雅称

唐代诗人胡曾在《赠薛涛》诗中称才女薛涛为“女校书”,因其文才出众。后世逐渐将此称呼引申为对妓女的委婉雅称。


读音与用法提示: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乌辬华澄察成俗畜财从意东床姣婿贰节饭筒氛垢噶伦根状茎沟郭过咎寒具何由哗讦江娥介独截住京鱼侰束九肋忌忤决尸慨发亢宗子刊修口琴昆山之玉脸盆料事鹿筋鲁经免疫獶杂鸟类农殖排单陪门财俏泛清头穷皮拳曲驱弹渠搜散文集善友稍地设禁深喏书公水菽飔风诉述颓基委叶无撚指先鸣仙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