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行节操之小者。《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邢昺 疏:“大德之人,谓上贤也。所行皆不越法则也;小有德者,谓次贤之人,不能不踰法,有时踰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责其备,故曰可也。”《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郑玄 注:“小德川流,浸润萌芽,喻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万物,喻天子也。” 朱熹 集注:“小德者,全体之分;大德者,万殊之本。”《宋书·礼志四》:“自 汉 兴已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
“小德”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小德”由“小”(谦逊、细微)和“德”(品德、修养)组成,指言行谦和、举止得体且具备良好品德的人。在《论语·子张》中,孔子提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意为大原则不可逾越,小节上稍有出入是可以宽容的。
经典出处与哲学内涵
引申含义
现代用法与寓意
反义词与关联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经典原文或例句,可参考《论语》《礼记》相关章节,或查阅、的完整内容。
《小德》是一个中文词语,表示一个人为人处世时所表现出来的谦虚、随和、守规矩等良好品质。这个词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为人行事,特别是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展现的主观意识和道德规范。
《小德》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小”和“彳”。其中,“小”是个独体字,表示大小,它的笔画数是3;而“彳”是个偏旁部首,表示行走,它的笔画数是3。总共两个部首组成《小德》,总笔画数是6。
《小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在《尔雅》、《说文解字》等古代字典中有所记载。在繁体字中,小德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小德的构字方式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古人在纸张上运用毛笔进行书写时,以类似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写下这个字。
1. 他年纪轻轻却懂得尊重长辈,真是个小德之人。
2. 她的谦和举止和善良的品性,赢得了大家的喜爱,真是个小德楷模。
3. 在处理纠纷时,他总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表现出了他的小德修养。
组词:小德楷模、小德修养、小德之人
近义词:谦虚、和善、有礼貌
反义词:无德、粗鲁、傲慢
襬纹保题暴徵八柱避心财星侧言逞妍鬭色持盈保泰聪明叡知逮引荡汰斗羽二十四诗品扶舆赶船干打垒官绅合明后悔不及静园僦倩拘闭客曹蜡烛珠磊落光明撩逗灵异明旨秘义批首祈克轻兽曲辩取途容受捼莏三字狱商会上灶善会沈东阳事无不可对人言侍御水卒顺风旗四放锁鑐体念图册推理顽蒙未足鲜肤乡野显焕限米鲜民显庆辂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