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宿息的意思、宿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宿息的解释

(1).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周礼·秋官·野庐氏》:“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 郑玄 注:“宿息,庐之属,宾客所宿及昼止者也。” 贾公彦 疏:“宿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直言宿者,举中言之,故云‘庐之属’以包之。”

(2).住宿休息。《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敍分隔。”《云笈七籤》卷一○七:“小来与人有隔数岁,便不与人共甌筯饮食。及长,游处宿息,常自然安置。性不嘲调,世中戏謔,一切不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宿息"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的本义及结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

  1. 本义:夜宿与休息

    • 宿:本义指夜晚住宿、过夜。《说文解字》:“宿,止也。”引申为停留、居住。
    • 息:本义指呼吸,引申为休息、停止。《说文解字》:“息,喘也。”段玉裁注:“引申为休息之称。”
    • 结合义:因此,“宿息”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夜晚住宿休息,强调在旅途中或某个地点停下来过夜休整。例如:“行旅之人,日暮寻店宿息。”
  2. 引申义:停驻、栖息

    • 由“住宿休息”进一步引申,可以泛指停留、停驻在某个地方,或者栖息于某处。这个用法常带有暂时性或阶段性停留的意味。例如:“飞鸟宿息于林间。” “商队在水源旁宿息。”

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宿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名词含义:古代道路上的休息场所

指上古时期为宾客在旅途中提供的休息和住宿设施。根据《周礼·秋官·野庐氏》记载,这些设施包括庐(简易棚屋)、宿(正式驿站)和市(较大规模的集散地),每隔十里至五十里设置不同等级的服务点。例如郑玄注:“宿息,庐之属,宾客所宿及昼止者也”,说明这类设施既可用于夜间留宿,也可供白天短暂休憩。

二、动词含义:住宿休息

表示停留过夜或短暂歇息的行为。如《后汉书·独行传》中记载范冉与友人“共前亭宿息”,即共同在亭驿中过夜;《云笈七籤》也提到某人“游处宿息”的生活状态,指日常起居中的住宿行为。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周礼》《后汉书》等古籍用例及历代注释,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旅宿系统的规范管理。

别人正在浏览...

唵叭香八一三事变便媚从信麤戆大摹蹈流等地调斗迭謡帝纲低哑地主制经济动粘东支西吾耑泐戹困饵兵罚酒逢入京使戆愚贡道钩谶广解黑濛濛横纹肌活塞互市奸门简朴拉叉老主顾料猜灵鼇凌杂米盐利洒马列主义难倒批郤导窾乾萎七识栖真驱合骚徼矢施师友抒气姝秀思深忧远悚异溲溲锁眉根煻灰铁伐晚憇雾廓五孰舞姿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