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皋夔稷契的意思、皋夔稷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皋夔稷契的解释

亦作“皐夔稷契”。传说中 舜 时贤臣 皋陶 、 夔 、 后稷 和 契 的并称。亦借指贤臣。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妾闻 皐 、 夔 、 稷 、 契 ,优游无事,谓之良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皋夔稷契"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并称的四位贤臣,分指皋陶(Gāo Yáo)、夔(Kuí)、后稷(Hòu Jì)和契(Xiè)。他们均为传说中虞舜时代的杰出辅佐之臣,各自在法制、礼乐、农业、教化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后世用以泛指辅佐君王的栋梁之才。具体释义如下:


一、分指人物及贡献

  1. 皋陶(Gāo Yáo)

    • 身份:舜帝时执掌刑法的士官(司法官)。
    • 贡献:创制五刑、推行五教,确立"明刑弼教"的法治思想,被尊为司法鼻祖。
    • 典籍记载:

      "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史记·五帝本纪》)

  2. 夔(Kuí)

    • 身份:舜帝的乐官。
    • 贡献:制定音律,规范礼乐制度,《尚书》载其"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乐教化民众。
    • 典籍记载: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舜典》)

  3. 后稷(Hòu Jì)

    • 身份:周朝始祖,舜帝时农官。
    • 贡献:教民稼穑,推广农耕技术,奠定古代农业文明基础。
    • 典籍记载:

      "弃(后稷名)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史记·周本纪》)

  4. 契(Xiè)

    • 身份:商朝始祖,舜帝时司徒(主管教化)。
    • 贡献:推行"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伦理教化百姓。
    • 典籍记载:

      "契主司徒,百姓亲和。"(《史记·殷本纪》)


二、合称的文化内涵

"皋夔稷契"作为固定词组,最早见于唐宋文献,用以赞颂治世能臣: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皋陶、夔、后稷、契的并称,传说为舜时的贤臣。后用以称誉贤良辅弼之臣。"(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

    "舜时四贤,分掌刑狱、礼乐、农业、教化。后世以喻辅政良才。"(商务印书馆)


四、典籍原文参考

《尚书·舜典》对四人职责的记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弃(后稷),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史记》《尚书》等正史文献及权威辞书,人物事迹与历史影响均有可靠典籍支撑。引用来源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尚书译注》及商务印书馆《辞源》等经典学术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皋夔稷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舜帝时期的四位贤臣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人物构成与职责

  1. 皋陶(gāo yáo):主管刑法,以公正严明著称,后世视其为司法鼻祖。
  2. 夔(kuí):掌管礼乐,擅长音乐与教化,传说中曾创制《韶》乐。
  3. 后稷(jì):负责农业,教民耕种,周朝始祖,被尊为农神。
  4. 契(qì):主管教育,推行伦理教化,商朝始祖。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戏曲《鸣凤记·灯前修本》,原文提到“皐、夔、稷、契,优游无事,谓之良臣”,后成为贤臣的代称。部分文献中“皐”为“皋”的异体写法。

三、文化意义 四人均为舜帝治国核心成员,分别对应古代社会的四大核心领域(法律、礼乐、农业、教育),象征贤能辅政的理想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百依百随迸涌边前边师炳焕避三舍比物属事拨浪传贤触摸屏除外大归档儿丁丁当当低哑笃恨法喜疯人院干号光缆锢藏故邱諕吓痕废诃宅迦降辱奸滑俭设剪修解耻竞朗静乱久居人下考道老体面冷面寒铁橹楯民冢母笋閛閛屏事醗酵旗旝清漪热心软怯入贽三不朽三十六英雄拾菜世县署府数列宿卧踢腿玩皮僞局纤琐斜靠兮甲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