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按据的意思、按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按据的解释

(1).谓屯兵支援。《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 军 长平 ,以按据 上党 民。” 司马贞 索隐:“谓屯兵 长平 ,以据援 上党 。”

(2).依据。《新唐书·刘子玄传》:“ 子玄 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於 吴兢 ,别撰《刘氏家史》《谱考》……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凡所改更,皆有按据,庶彰帝业,以副天心。”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而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按据”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的复合词,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古籍用例,其主要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控制、占据(某地或局面):

    • 此义项强调对地域或局势的实际掌控和把守。
    • 古籍例证:
      • 《左传·宣公十二年》:“赵旃求卿未得,且怒於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与魏锜皆命而往。郤献子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彘子曰:‘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丧师无日矣。不如备之。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於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彘子不可。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於敖前,故上军不败。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於河,故败而先济。按据敖鄗。” (此处指晋军控制、占据敖山和鄗地以御敌) 。
      • 《汉书·冯奉世传》:“今发兵屯塞下,势足以卫中国,按据西域。” (指屯兵以控制、镇守西域地区) 。
    • 释义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收录此义项,释义为“控制;占据”。
  2. 依据、根据(某种标准或事实):

    • 此义项强调以某种事物作为行动或判断的基准或凭证。
    • 古籍例证:
      • 此义项虽不如“控制、占据”常见,但在部分文献或注疏中可见其用法,表示“以...为依据”。例如在解读经典或处理事务时,常言“按据某典”或“按据事实”。
    • 释义参考来源: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解释“按”字时,有“依据,按照”的义项(如“按图索骥”),复合词“按据”可引申出此意。《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在相关词条下也提示了这种关联。

“按据”一词的核心含义在于“按”所包含的“向下压、止住、控制”以及“依据”之意,与“据”的“占据、依靠、凭依”之意相结合。在古籍中,它主要用于表示实际控制、占据(地域或局面) 或依据、根据(某种标准或事实)。由于其现代使用频率极低,理解时需要紧密结合上下文。其权威释义主要参考自《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大型权威汉语工具书,以及《左传》、《汉书》等经典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按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屯兵支援

指军队驻扎某地以提供支援或控制局势。例如:

二、依据、根据

指以某种标准或事实作为判断或行动的基础。例如:

补充说明

  1. 现代使用:此词多出现在古籍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常用“依据”“根据”替代。
  2. 权威差异:权威来源如《汉典》明确分立两义,而部分网络释义(如)仅强调“依据”义项,存在片面性。

别人正在浏览...

版尹包覆表覈笔工草剏充任旦会递积动迁沸耳脯饩改定干蔗槁禬供赡官职韩凭城滑不唧溜黄收隳颓讲评棘薪极照橛头开荒鬎鬁头梨条满招损﹐谦受益虐遇女伶旁睐平行线品制谦拒期程窃构漆灰清梦情亲轻世肆志庆烟秦氏丘疹契丈曲中三九相公三线生产方式甚泰试射石妖水君属听寺监司阙踏语温骊挝打雾鬣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