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徼功的意思、徼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徼功的解释

犹求功。《后汉书·皇甫规传》:“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三国志·吴志·全琮传》:“与其获罪, 琮寧 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明 张景 《飞丸记·埋轮没产》:“使其出则挑衅,没则徼功,待上无礼,驭下少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徼功(jiǎo gō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功劳”。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徼”通“侥”,有“侥幸、贪求”之义,“功”即功绩,二字组合后特指刻意求取功名或夸大自身贡献的行为。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徼”在先秦文献中已具备“求取”的动词用法,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徼福”即祈求福分,后引申出“贪图名利”的贬义色彩,与“功”结合后形成固定搭配,常见于古代政论文章。例如《汉书·王莽传》所载“徼功生事”,便是批评官员为个人仕途虚报政绩的历史例证。

该词与近义词“邀功”存在细微差异:《辞源》对比显示,“邀功”侧重抢夺他人功劳,而“徼功”更强调通过虚报、夸大等不实手段谋取功名,二者均被《资治通鉴》等史书用于描述官场不良风气。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批评或历史研究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中即以“徼功心切”评价特定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

网络扩展解释

“徼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o gōng,其核心含义为“追求功绩”,常隐含贬义,指为求取功名而采取行动,甚至可能带有急功近利或不顾后果的意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语境与用法

  1. 历史文献用例:

    • 《后汉书·皇甫规传》提到:“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指进退两难时仍急于求战立功。
    • 《三国志·全琮传》中:“不敢徼功以负国”,表示不愿因贪功而损害国家利益。
    • 明代戏曲《飞丸记》批评官员“出则挑衅,没则徼功”,讽刺其急功近利的行为。
  2. 感情色彩:

    • 多用于贬义,强调“为求功名不择手段”或“急于表现”。如例句“无顾夷险,虑不及身”,暗示不顾风险追求功绩。

三、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四、总结

“徼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可灵活翻译为“贪功”“求取功名”或“急功近利”,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褒贬倾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气百礼伴食碑工贬损不管不顾步摇彩船涔蹄柴车常闾超媒体翠花钿寸男尺女戴天担延的句对症方币放敶凤液伏地扣子高腴供求率过问还相含蘗含哺和孺龁疣环辙护从检察员几何原本静青今是昨非籍奏眷口卷摺聚沙靠把连鸡廉空立成凌躐马兜铃门摊旁爱情胆丘赋冗乱说憙束手无措岁月蹉跎天人相应畏敌如虎伍籍香炉吓煞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