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含哺 ”。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纯白在胸,机心不生。含餔而熙,鼓腹而游。”《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要将那,天下苍生解倒悬,那一时,童子含餔歌舞日。”参见“ 含哺 ”。
口衔食物。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宋 范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束兵之伍,乐寿域以何长;含哺之氓,赏春臺之不足。”
“含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含哺”由“含”(衔在口中)和“哺”(食物)组成,字面意思为口含食物。常用来形容人民生活安乐、无忧无虑的状态,例如《庄子·马蹄》中“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描绘了百姓饱食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象征社会安定
该词多用于描述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如晋代葛洪《抱朴子·诘鲍》提到“纯白在胸,机心不生。含餔而熙,鼓腹而游”,强调百姓无争无虑;宋代范仲淹在《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中也以此词表达对安乐生活的向往。
丧葬习俗中的特殊用法
在古丧礼中,“含哺”指为逝者口中放置珠玉等物的仪式,称为“含殓”或“含口”。如《说文解字》提到“含殓”时,将“含哺”作为这一仪式的别称。
这一词汇承载了古代对“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想象,如《庄子》中通过“含哺”“鼓腹”等意象,表达对自然淳朴生活的推崇,与儒家“大同社会”理念有相通之处。
以上解析综合了文献典籍、字义考据及文化背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段落,可参考《抱朴子》《庄子》等原著。
含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含和哺。
含(hán)为含义,表示含有、包含的意思。含字的拆解是从口旁与原文同音的“木”字旁和从字音锁定的“千”的正下方的“缶”元传与从字义来选取的“口”的演变。
哺(bǔ)为哺乳的意思,表示婴儿喂食的动作。哺字的拆解是从字音上选取的“卜”的木字简,和从字义选取的“口”字演变、和从音义锁定的“甫”的正上方。
含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含哺一词指的是母亲喂养婴儿的意思。如《诗经·召南》中有一句“君子于女乐,岂不念臧?曷哉含哺!宁论诸童?”。
含哺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含字写作䤥,哺字写作䤦。
以下是含哺的例句:
1. 母亲含哺着婴儿,温柔地唱着摇篮曲。
2. 这部纪录片用生动的镜头展现了动物含哺幼崽的情景。
3. 孩子哭闹不止,妈妈心疼地含哺着他,安抚他的情绪。
含哺的组词如下:
1. 满含哺乳:形容母亲怀抱着婴儿的年华。
2. 含哺自顾:形容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不顾及他人。
3. 唾液含量:指口腔中唾液的多少。
含哺的近义词:喂养、哺育。
含哺的反义词:断奶、离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