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供求率的意思、供求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供求率的解释

社会总商品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之间的比率。它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供求率是经济学领域衡量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的核心指标,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 text{供求率} = frac{text{总供给量}}{text{总需求量}} times 100% $$

该概念包含三个核心构成:

  1. 总供给量指市场可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总量,受生产能力、资源投入和技术水平影响(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经济术语条目)。
  2. 总需求量涵盖消费者、企业及政府的购买意愿,与收入水平、价格弹性密切相关(来源: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市场供需的论述)。
  3. 时间维度强调特定周期内的动态匹配,例如季度性农产品供求波动(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当供求率为100%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高于100%则出现供过于求,可能引发价格下跌;低于100%则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上涨。该指标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具有指导意义,例如2023年我国工业品供求率监测数据已被纳入《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开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

供求率是经济学中衡量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定义和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供求率指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比率,用于反映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市场上的动态平衡关系。当供给量超过需求量时,供求率较高,表明市场存在供给过剩;反之,若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则供求率较低,说明市场处于供给不足状态。

二、详细解释

  1. 计算方式
    供求率通常表示为:
    $$ text{供求率} = frac{text{社会总商品量}}{text{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 $$
    这一比率直接体现商品总量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力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2. 经济意义

    • 供过于求(供求率>1):商品过剩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库存积压,企业可能减少生产。
    • 供不应求(供求率<1):商品短缺可能引发价格上涨,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3. 影响因素
    包括生产能力、消费者收入水平、市场价格波动、政策调控等,这些因素通过改变供给或需求影响供求率。

三、应用场景

供求率常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企业生产决策及市场调控策略。例如,政府可能通过调整税收或补贴来平衡供求率,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数据,可参考经济学教材或市场分析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

罢黜毖劳避虏不患材性怅尔唱号诚明充咽大伦等比数列登封递交定货地下宫殿多产多田翁恩同再生耳斡烦细黆黆函购含跨蒿矢红娘候星矫猛教学计划解怠九原可作开厨开荣刻意莱朱冒货貌是情非幕北拿不准嚙镞盘羞葡萄褐愆令峭岫气禀鹊镜商搉拾级折箭书传绥芬河市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田结天下为笼颓堕突突哝哝忘情负义瓦衕子未牙嗡营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