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籍奏的意思、籍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籍奏的解释

谓编造名册奏上。《史记·外戚世家》:“ 竇姬 家在 清河 ,欲如 赵 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 赵 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 代 伍中。籍奏,詔可,当行。”《汉书·儒林传序》:“一岁皆輒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 颜师古 注:“籍奏,为名籍而奏。” 宋 曾巩 《诸令州县特举士札子》:“州谨察其可者上太学……太学一岁,谨察其可者上礼部;礼部谨察其可者籍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籍奏"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秦汉时期的行政文书制度中。其含义可从字源、构词和文献用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籍:本义指记录人口、田亩、赋税的簿册名目。《说文解字》释为"簿书也",段玉裁注:"谓户口册也"。在行政语境中引申为登记造册的行为。
  2. 奏:指臣下向君主进言或上报文书,《独断》载:"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以闻"。

二、复合词释义

"籍奏"为动宾结构复合词,指将重要事项登记造册后上呈君主的行政程序。具体包含两个核心动作:

三、文献实证

  1. 《史记·平准书》记载:

    "天子始巡郡国...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而诸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而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宽贷赋,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算轺车贾人缗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召拜式为中郎...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仅筦天下盐铁...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 其中涉及的财政政策执行前,需"籍名田""没入田僮"等操作,均需履行"籍奏"程序(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442页)。

  2. 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仓律》规定:

    "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仓,与计偕...都官以计时雠食者籍" 要求地方官府上报粮食消耗簿册时必须与统计报告同步上呈,此为"籍奏"在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释文第36简)。

四、制度内涵

该词折射秦汉行政的三个特征:

  1. 文书控权:通过簿册登记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垂直管理:重要数据必须直达君主
  3. 法律程序:如《二年律令》规定"诸狱辟书五百里以上及郡官者,皆以邮行",确保籍奏文书的传递时效。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籍奏”是古代行政文书中的特定术语,指将名册整理后上奏朝廷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籍”指登记名册,“奏”指上呈君主。合指将人员或事务编成名册后向朝廷申报。

应用场景

  1. 官员选拔:汉代太常选拔儒生时,通过籍奏向朝廷推荐人才(《汉书·儒林传序》记载)。
  2. 户籍管理:如《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窦姬被误编入代伍名册,经籍奏后执行。
  3. 科举制度:宋代曾巩记载州县通过籍奏程序向礼部推荐考生。

历史演变

• 汉代:已形成规范流程,需经主官审核后上奏 • 宋代:发展为三级审核制(州县→太学→礼部)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理解时可结合具体朝代制度背景,不同时期具体操作存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把背暴室奔头鳖岩财政潨泻大题钓璜老第一官都幙方近非祸飞轮讽论傅姆干越乖沮和袖洪深宏识建除经受谨身节用絶怜恳志刻意枯丛库书连衽成帷离本依末黎歌另样赁佣六亲同运落脱墨吏蓦山溪闹闹穰穰内恧齧折僄突平地起孤丁琼枝班去路区落是当释回石流黄收讫疏末说嘴述事探意庭参王伯齐宛媚文丑五钟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