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民的户籍。《新唐书·叛臣下·高骈》:“ 彦 者, 徐州 人,本名 立 ,隶伍籍。”
(2).指军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 丁 必欲尽没战功,严核伍籍,至为剃眉查覈之法,军心已大离。” 清 戴名世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御史 余子俊 巡抚 延 绥 ,相度形势,增置营堡而移 绥德 重兵镇 榆林 ,清釐 陕 人,有伍籍诡落及罪謫者徙实之。”
“伍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平民的户籍
指古代普通百姓的户籍登记。例如《新唐书·叛臣下·高骈》记载:“彦者,徐州人,本名立,隶伍籍”,此处“伍籍”即指平民户籍,强调其身份归属。
军籍
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因此“伍籍”也指代军籍。明代文献《野获编·兵部·日本》提到“严核伍籍”,清代《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中“清釐陕人,有伍籍诡落及罪謫者徙实之”,均指军队的户籍管理制度。
在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中,“伍籍”被解释为成语,形容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人。这里的“伍”指代流浪者,“籍”指户籍,组合后强调身份与居所的不确定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野获编》等原始文献。
伍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竹”(zhú,简化形式为“⺮”)。它的笔画数为8画。
“伍籍”一词来源于古代释文的解释,指的是“数第五”。在古代,借助“伍籍”这个词,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某个人在某个团体或队列中的排位。
在繁体字中,“伍籍”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它的写法仍然保留了原始的人和竹的形态,并且笔画数也没有改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伍籍”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和含义基本相同。
以下是“伍籍”一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伍籍”相关的词语:
总之,“伍籍”是一个指代“数第五”、用于识别排位的汉字词语。它的笔画数为8画,由“亻”和“⺮”两个部首组成。在古代和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现代几乎相同。
版曹迸萤币法波光粼粼岔道口産蓐眵泪尺雪捶钩储聚大脑炎恫胁逗硬断窗读礼房匲奉为楷模附学缸盆敢往硌窝儿宫署关候鹄形菜色夹搀戋戋矫正鸡肤寄禄九般枯槎媿佩临济宗麟游留有余地箩担吕政门阙冕带蔑污闹心眼儿能说会道昵属奴视铺位青葙七纵八横穰穰满家柔节弱智三籙泝泝天帚廷诤挺擢通侠托孤桅楼卧番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