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督主持。《北史·儒林传上·权会》:“ 会 性恬静,不慕荣势,耻於左宦,固辞。 暹 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追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隋书·裴矩传》:“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
“监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监督主持,主要用于描述对某项事务的监管与执行双重职责。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监”(监督)和“知”(主持、管理)组合而成,强调在监督的同时承担管理职责。例如《北史·儒林传上·权会》记载权会“监知太史局事”,即指其负责监督并主持太史局的工作。
文献用例
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职能范围。
总结来看,“监知”是古代行政术语,强调监督权与管理权的结合,需通过具体历史案例把握其内涵。
监知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作动词,意为目视、观察、监管并知晓事物的情况。
监知的部首是目(mù),共有11画。
监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它组合了“眼睛”和“知道”的意思。原先用来形容眼睛注视、观察事物,后来引申为观察、监管、知悉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监知的写法为「監知」。
在古代汉字中,监知的写法会有一些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监字的写法为「觀知」,意为仔细观察,知晓事物。
1. 老师一直在监知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2. 公司雇佣了专门的安保人员来监知现场情况。
监视、监控、观察、察知
观察、瞩望、窥视
忽视、不知、疏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