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怨怒。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 舜 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唐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诗:“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清 袁枚 《答某明府书》:“足下解愠处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启 胡礼恒 《新政论议》:“公平布则郅治可期,有阜财解愠之风,无敢怒难言之隐也。”
“解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释义
“解”指消除、解除,“愠”(yùn)意为怨恨、恼怒()。组合后,“解愠”即消除怨怒,常用于描述平息他人或自身的不满情绪。
文化典故
该词源自《孔子家语·辩乐解》中记载的舜帝所作《南风》诗:“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表达通过仁政或自然恩泽缓解百姓疾苦的意象。
文学应用
在古典文学中,“解愠”多用于营造舒缓情绪的场景。例如《初刻拍案惊奇》提到“玩景舒怀”“剧谈竟日”以“解愠”,强调通过自然或社交活动消解烦闷。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表达或引用典故,如描述调解矛盾、宽慰他人,或借自然景象(如清风、暖阳)隐喻情绪纾解。
“解愠”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既可用于具体行为(如化解冲突),也可表达抽象的情感抚慰,具有文雅含蓄的表达效果。
解愠,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解”是解除、解开的意思,“愠”是指心中的不满或愤怒。因此,解愠的意思就是解开怒气、消除不满。
“解愠”这个词的部首是心(心字旁部首),其中“解”的部首是角,总笔画数为和 8+3=11;“愠”的部首是忄(心字底部),总笔画数为和 10+8=18。
《解愠》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一文中。在这篇文章中,庄子谈到了战国时期,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地位,经常面临着无法满足的愤怒和不满。庄子主张人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从而解除内心的怒气和不满。
《解愠》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解怨」。
在古代汉字中,「解愠」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根据现代汉字学家的研究,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是相对固定的。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解愠,保持心情愉快。
2. 他用理智和幽默来解愠,从而避免了与他人发生冲突。
组词:解脱、解忧、解困、解难。
近义词:缓解、舒缓、宽慰。
反义词:愤怒、不满、怨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