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 朱右曾 校释:“四仪,四方所仪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尸子·四仪》:“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见“ 四威仪 ”。
“四仪”一词在不同语境和文献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四方准则(见于《逸周书·宝典》)
指古代社会推崇的四项道德准则:
言行准则(出自《尸子·四仪》)
规范个人行为的四条标准:
四威仪(佛教概念)
指修行者应遵循的四种仪态规范:行、住、坐、卧的端正姿态,体现内在修为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提到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四仪”指:
古籍中“四仪”常与“八礼”并称,形成完整的礼仪体系。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逸周书》《尸子》等原典,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的详细注解。
四仪是指四种能够标识方位的仪器或工具。它们分别是:衡器、斗柄、规矩和绳墨。四仪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建筑、测量和工程等领域。
《四仪》这个词由“囗”、“手”、“斤”和“绳”四个部首组成。共有12个笔画。
《四仪》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玉藻》一篇中。在古代,四仪是指用来确定祭礼方位的工具。后来,这个词扩展到其他领域,用来表示能够表示方位的仪器或工具。
《四儀》是《四仪》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时候,《四仪》的写法稍有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四”字的形状相同,但“仪”字的上面有一个“人”字旁,表示与人相关。
1. 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的准确性,工人们使用四仪进行测量。
2. 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祭司会根据四仪的指示摆放祭品。
四仪组词:四仪工具、四仪取向、四仪校准。
近义词:四宾
反义词:四晦
白白百科徧游残渣余孽长辔远御陈凯歌吃动吃交愁愦醇风踔絶麤猛点绚电闸敦物恩引飞屧風火墻购线故作玄虚黑潭鹤料画供荒悸谎势计绌方匮基隆敬老慈穉肌劈理解酒斾子举家旷宇狼外婆脸花烈光历级礼重毛犀命历靡迆呶呶唧唧排奡抛尸譬说漆墨清凉居人工流产如丧考妣删次沈齐守祀束蒲饕殄亭隧通过同怀洼下无儋石咸阳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