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家的符箓。《丹经》:“説 玉皇 宝籙,三洞秘文。”
2.指传说中凤凰先后授予 黄帝 和 帝尧 的图箓。用以象征天命。 唐 杜审言 《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禎符龙马出,宝籙凤皇传。”《宋史·乐志十五》:“宝籙降,飈游至,瑞命庆惟。”引申指皇统、皇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宝籙中兴,实资羣策。”参见“ 宝图 ”。
宝籙(bǎo lù)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单字训诂与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二、复合词释义 道教语境中专指承载秘法的圣典,如《道藏》所录《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称“宝籙者,天地灵文”。世俗文献中亦引申指皇家典册,《旧唐书·礼仪志》有“奉宝籙以告虔”的祭祀记载。
三、历史语用特征 唐代李峤《宣州大云寺碑》中“启金縢而演宝籙”体现宗教与皇权的双重象征,宋代以后多用于道教斋醮科仪。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上清大洞宝籙》时,特别标注其符咒修行功能。
参考文献
"宝籙(bǎo lù)"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道家文化中的符箓 指道教用于驱邪祈福的神秘图文符号。这类符箓常见于道教经典,如《丹经》中提到的"玉皇宝籙",被赋予沟通神灵、护佑平安的宗教功能。
二、皇权象征
历史用例补充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指向宗教法器、天命凭证或王朝气运,属于古代政治与宗教文化交融的典型词汇。如需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丹经》《全唐诗》等古籍。
捌格白雁蔡屣延才巢车辞典学粗剌剌风雨衣風志抚导甘得革拨诟噪海池虾蟆蓝邯郸曲悔遁壶里乾坤货品浇风薄俗积沍警粹金章紫绶炯思畿尉积重不返峻雅恳恋鲲鹏嬾放漏春和尚末堂南壄孽裔披荆斩棘品骨破屋清坚栖所渠椀趣造认为容量沈下试授税法嘶丑送灯添倅徒单屯留微挠文战窝心脚无头鬼勿勿勿下锅相机而行小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