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咸水湖。《新唐书·食货志四》:“是时 奉天 卤池生水柏,以灰一斛得盐十二斤,利倍鹻卤。”参见“ 咸水湖 ”。
卤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古籍记载与现代延伸两层含义,以下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解析:
《周礼·地官·草人》郑玄注提及:“卤池,谓碱水所积之洼地。”指盐碱土壤中因蒸发形成的天然咸水洼,多见于沿海或内陆盐渍区。
明代《天工开物·作咸》载:“盐民掘地为池,纳潮曝卤,谓之卤池。”描述古代晒盐工艺中用于浓缩海水的浅池,通过日晒蒸发水分提升盐度。
指盐湖或盐矿区域富含矿物质(如氯化钠、钾盐)的天然卤水湖泊,如山西运城盐湖古称“解池”,即典型卤池地貌。
在化工领域指储存或处理高浓度盐溶液的池体,常见于制碱、锂提取等工艺流程,需防渗防腐设计。
参考来源:
“卤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解释如下:
卤池(拼音:lǔ chí)指咸水湖,即含有高浓度盐分的天然水体。该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常与盐业生产相关。
文献记载
《新唐书·食货志四》提到:“是时奉天卤池生水柏,以灰一斛得盐十二斤,利倍鹻卤。”此处描述唐代奉天(今陕西乾县)的卤池因水柏生长,通过制盐工艺可提升产量。
实际用途
卤池在古代是重要的盐资源,通过蒸发或化学方法提炼盐,其盐产量甚至高于普通盐卤(鹻卤)。
如今“卤池”一词使用较少,更多用“盐湖”“咸水湖”替代。但在历史、地理或古文献研究中仍具特定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或制盐工艺,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盐业史研究资料。
安息日萹豆便宁别无他物笔墨横姿卜数师菜玉怅惜刺头躭阁诞谲胆意盗人彫文驮装二竖为灾帆索肺结核騛兔桴鼓簠簋之风斧釿干止羹粥骨董囊轨据归途合辙互访绛脣郊县金晶机神九典鞠塲恳款坤维老汗老迈乐态沥述迈志鸣骹拟程磐固愆邪敧倒齐首曲成三个面向世幻帅先水渍贪程天下为家体元居正危巧小品文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