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割玉。形容刀剑锋利。《列子·汤问》:“ 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献錕鋙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纲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温子昇 《为安丰王延明让国子祭酒表》:“臣闻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无衝石之势。”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远不復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2).切开的玉。形容洁白。 唐 杜甫 《峡隘》诗:“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切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形容刀剑锋利
指刀剑等器物极其锐利,能够切割玉石。这一用法源自《列子·汤问》中记载的典故:周穆王征西戎时,获赠名为“錕鋙”的宝剑,其“切玉如切泥”。后世文献如北魏温子昇、宋代欧阳修的诗文也沿用此意,如“宝剑未砥,犹乏切玉之功”。
比喻洁白无瑕
形容物品或颜色如切开的玉石般纯净洁白。例如杜甫在《峡隘》中写道“白鱼如切玉”,以切玉的洁白形容鱼的色泽。
部分文献(如)提到,“切玉”还可引申为对才能或品德的严格评价,类比玉石需经切割雕琢的过程。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语境,古籍中较少直接体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相关成语,可参考《列子》、杜甫诗集等原著,或通过权威词典查询。
切玉(qiē yù)是一个成语,也可以独立使用。下面将为您介绍切玉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切玉是指用刀子将玉石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引申含义是指以极好的手法将某事物处理得十分精细和完美。
切:刀(刂)+ 七画
玉:玉(⺩)+ 5画
切玉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卫风·木瓜》:“切切君子,如火如荼。”我们从中可以得知,在古代,“切切君子”这一称呼是用来形容对于玉石切割技艺熟练的艺人。
切玉的繁体写法为「切玉」,和简体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切和玉的写法有所变化。切的古字形为「刈」,玉的古字形为「瓦」。
他的手艺极其精湛,切玉般地处理每一件艺术品。
切割、切口、切断、切实、玉石、玉器、玉像、玉髓。
切割、雕琢、琢磨、琢玉。
粗糙、马虎、随意。
昂头挺胸巴都儿白纩被满阊阖风谗挠持钧充华川地到口大头脑恶逆发志废然缝罅甘州曲瓜连观色骨仑寒种花榭回漪惑挠嘉笾郊阡皆除悸噤警动寄书雁九些积羞成怒跼脊考终可煞科首禄次录放梅花石篾工疟疾谯国新书倾祝擒奸擿伏七平八稳趋跄热汤汤深渥时辈势峯石烛水貂泗川恬酒天水碧天驷筳卜暾暾维匡闲不容发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