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見教。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孟子》之書, 韓愈 以謂非 軻 自作,理恐當然。則所雲‘幸能著書者’,亦惟更詳之也。如何?幸復見諭。”《封神演義》第六三回:“将軍自何處而來?有何見諭?”參見“ 見教 ”。
“見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見谕”意為接受上級的指示或命令,常用于下級對上級的敬稱,相當于“見教”。例如《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中賈政所言:“大人有何見谕?望宣明,學生好遵谕承辦”,體現了對上級指示的恭敬态度。
該詞需注意語境中的尊卑關系,通常為下對上,若平級或上對下使用則可能不合規範。此外,部分文獻(如宋代曾鞏書信)中亦用于學術讨論,表達對他人觀點的請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紅樓夢》《封神演義》等原著片段。
見谕(jiàn yù)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見”和“谕”。
“見”字的部首是“⺊”(現代漢字“見”的古體字),它的筆畫數為 7。
“谕”字的部首是“言”(yuán),它的筆畫數為 11。
“見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行政命令。在古代,帝王會發出谕旨(yù zhǐ)或谕令(yù lìng),用以向大臣、官員等下達命令或告知政策。因此,“見谕”意為“受到上級的命令或通告”。
繁體字“見諭”是“見谕”的繁化形式,拆分和意思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谕”字的上半部分與“讠”相同,下半部分與“浴”相同。寫法如下:
谕
一讠
亠浴
1. 收到上級的見谕,我們必須按時完成任務。
2. 聽到************人的見谕,大家都倍感榮幸。
會谕、谕示、谕令、谕旨、谕告
傳令、告示、任命、命令
請示、違抗、抗命、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