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aws of death as the tiger's mouth]∶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2) [part of the hand between the thumb and the index finger]∶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1).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战国策·齐策三》:“今 秦 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通 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於虎口!’迺亡去。”《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幸得安全,俱脱虎口。”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这是 北平 ,是他的家,也是虎口;他必须毫不动心的进入虎口,而不被它咬住。”
(2).指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朱先觉九梁》:“足滑而跌,闪肋,伤右虎口,痕广寸餘。” 张天翼 《畸人集·菩萨的威力》:“他牙齿磨得格格地响,忽然抓起那枝勃6*朗6*宁--食指使劲一掐,用力得虎口都痛起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土也不是容易挖的。三九天,黄胶土里夹着卵石,冻得噔噔的,力气壮的一镐下去,刨不起巴掌大的泥。刨上一宿,虎口震出血来,手掌磨起了血泡。”
(3).人体穴位合谷的别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虎口汉语 快速查询。
“虎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指极度危险的处境,常与“脱险”“逃离”等词搭配。例如“虎口脱险”“羊入虎口”。该用法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三》中“譬若虎口”的比喻,后延续至《后汉书》《三国演义》等古籍。成语“甘冒虎口”也由此衍生,形容冒险精神。
指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即手掌外侧的V形区域。该定义在《辞海》《汉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明确记载。例如宋代洪迈《夷坚志》描述“伤右虎口”,即指此部位。
中医术语中,“虎口”是合谷穴的别称,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据《千金要方》记载,此穴主治头痛、眩晕、牙痛等症。现代针灸学仍沿用该名称。
补充说明:
《虎口》一词形容形势危险、艰险险中求生的地方,比喻危险的境地或生死攸关的关头。
《虎口》的部首是虍(hū),一个由一撇和一丨组成的象形部首。
《虎口》共有7个笔画。
《虎口》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篇中。
《虎口》的繁体字为「虎口」。
在古代,有些字形有所不同。古时候《虎口》的汉字写法为「虗口」。
1. 在这场生死关头,他毅然冲进了虎口。
2. 经过漫长的虎口,最终他成功脱险。
1. 虎口脱险
2. 虎口拔牙
3. 虎口余生
4. 虎口峡谷
1. 生死关头
2. 危机时刻
3. 险境
4. 绝境
安全地带
慠猛悖骜标本常好道痴念虫沙猿鹤徂背达权通变顶峰放置烦性锋矢妇幼夫子自道甘蕉革新派宫紫构形鼓乐喧天浩瀚哄腾后碑花胡衕荒墟检勒解人难得箕踞精刮救苦儁德逵市来春糲餐零担车郦生论抵矛盾律茅土蚂蚁啃骨头驽驹弃道任术秋厉裙带风任脉宂散赏善罸否时气守株缘木淑景书肆睢睢损寿听朝鸡铜街通纸望尘不及万箱危梁危丝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