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nly;alone]
(2)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3)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4) 单单;只有
单单;只有。《战国策·燕策一》:“ 齐 城之不下者,唯独 莒 、 即墨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 邯郸 中兵耳。”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其所谓举諫职者,唯独誥令有不便,除授有不当,则奏一封执一见而已。” 康濯 《我的两家房东》:“就这上下三五十里,唯独咱村有枣。”
唯独(wéi dú)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主要用作副词或连词,表示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唯一性或排他性,强调“只有这个”“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以下是详细释义及用法分析:
表示唯一性
指在同类事物中仅存在某一项,排除其他可能性。
例:大家都到齐了,唯独他还没来。(强调“只有他”缺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突出特殊性
用于强调某个对象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地位或作用。
例:众人皆沉默,唯独她站出来反驳。(凸显“她”的与众不同)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副词用法:
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常与“是”“有”“能”等动词连用。
例:这片森林里唯独这种鸟能越冬。
连词用法: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或例外(近义“然而”“可是”)。
例:他事事顺从,唯独这件事坚决反对。
词项 | 区别 |
---|---|
只有 | 侧重条件限制(“唯有…才…”) |
仅仅 | 强调数量极少(不带排他性) |
唯独 | 突出“例外性”与“唯一性” |
例对比:
- “只有”: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条件)
- “唯独”:所有人都接受了,唯独他拒绝。(例外)
“四周都是黑暗,唯独窗缝透进一丝光。”
“大家都有说有笑,唯独祥子低着头不说话。”
“唯独”由先秦汉语“唯”(表示限定)与“独”(单独)复合而成,早期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唯独鲁地不降”,已具备现代用法雏形。其排他性语义历经两千年未发生显著变化,属汉语稳定核心词汇。
来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华书局。
“唯独”通过排除其他选项以聚焦特定对象,兼具语法功能与情感强调作用,是汉语表达“例外性”的核心词汇之一。
“唯独”是一个汉语副词,表示在特定范围内唯一存在或突出的情况。以下是详细解释:
表示唯一性
强调在同类事物或人中“仅有一个”,例如: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战国策·燕策一》)
“唯独他到达了终点。”
排除其他
指“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例如: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唯独他在开小差。”
强调特殊性
用于突出某事物或人的独特地位,例如: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灵魂。”(叶芝诗句)
“唯独这件事必须尽快处理。”
“唯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该词在古籍中常见,如《汉书·高帝纪下》提到“唯独邯郸中兵耳”,唐代元稹的奏表中也使用过,说明其历史沿用性。
提示: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唯独”的强调性产生歧义。
安车輭轮暗蒙蒙茇茇襃进本流髲鬄並鄰避去必然性推理操斧伐柯城操秤斤注两酬劝处安思危茨宇蹙踏砥厉廉隅短箫哆哆番落幡旄发硎新试腐套干凈地高阳酒徒构巢哈士奇猴蒜黄管謇慠峻论铿如郎舅料计隆頽密固拍满槃马批把谱主谦泰虬炉热带日日夜夜桑白皮删刈深婉式序收拾耍燕九顺则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送阅停伙停腾投胶穨龄未冠相亚遐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