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俭素的意思、俭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俭素的解释

俭省朴素。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古之圣人惧其如此,故明俭素之道,显谦恭之义,使富者不极其欲,贵者不博其高。”《陈书·虞荔传》:“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二:“至於宴犒之事未尝刻薄,而居常奉身,过於俭素。” 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周善培 《致尹张两都督书》:“俭素之家,自书籍数万卷外,更无可为惜念之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俭素”是由“俭”与“素”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表示生活作风节俭朴素。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俭”指“节省,不浪费”,如《左传》中“俭,德之共也”;“素”则指“质朴无华”,如《淮南子》中“其事素而不饰”。二者结合后,“俭素”一词既涵盖物质层面的节制,又强调精神追求的淡泊。

从语义演变看,“俭素”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援性俭素”,指代衣食住行的简朴。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进一步将其与道德挂钩:“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此处的“俭素”已延伸为一种人生态度。

现代汉语使用中,“俭素”多用于描述两类场景:一是个体生活方式,如“他虽身居高位,仍保持俭素作风”;二是社会价值倡导,常见于家风建设、廉政教育等语境,例如“弘扬俭素传统,反对铺张浪费”。

网络扩展解释

“俭素”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了“俭”与“素”的双重含义,主要形容生活节俭、朴素,不追求奢华。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词源与结构

历史用例

  1. 古代文献:
    • 晋代袁宏提出“俭素之道”,倡导克制欲望、谦恭处世(《后汉纪》)。
    • 宋代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强调:“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将俭素视为一种德行。
  2. 人物典范:
    • 唐代虞荔虽身居高位,仍“居止俭素,淡然无营”(《陈书》),体现士大夫的节操。

现代意义

例句参考

“俭素”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文化传统中的道德标杆。它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适用于古今社会,尤其在当今倡导绿色生活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晋书》《后汉纪》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騃呐百亿巴篱鬓畔踣顿材致酬奬葱海大东亚共荣圈儋何刀痕德政董卓斗班阿房宫赋恶阻飞针走线丰收计划符旨钩谶瞽叟旱母河东三箧候敬后觉潢池盗弄回颿挝绘绚惛愚火马剑衣交缔教育界宽宏大量苦行雷厉风行类神鍊饰没下颔的话密告民船谬妄男大须婚牛唇泊子穷君人身三品鸟衫帽桃花饭土屋忘私薇蕨卫生院文以载道屋漏雨逜逆遐陋下埽蟹饆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