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班的意思、斗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班的解释

亦作“鬭班”。上朝时的一种仪式。群臣分两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对站立。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鬭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旧唐书·武宗纪》:“臣等请御殿日昧爽,宰相、两省官鬭班於香案前,俟扇开,通事赞两省官再拜,拜讫,升殿侍立。” 元 王逢 《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时寓江阴》诗:“昭代优勋旧,平章谢鬭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斗班"是古代汉语中的官职制度用语,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指周代宫廷中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的朝班序列。《周礼·夏官·司士》记载:"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其馀皆北面东上,谓之斗班"(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这种站位制度以天子为中心,百官依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布局,形成"三公象斗,四辅象杓"的礼仪格局。

在唐代文献中,斗班特指含元殿朝会时的班列方位。白居易《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诗云:"斗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生动描绘了早朝时官员依斗形排列的壮观场面(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宋元时期该词逐渐演变为泛称朝班,如《宋史·舆服志》记载"文武百官序立斗班,皆服朝服"(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词源学角度分析,"斗"取北斗星象之意,喻指秩序井然;"班"指官员位次排列,二字组合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哲学。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借指朝班",收录于第三卷第1128页(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该制度对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朝仪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日本平安时代《延喜式》中仍保留"斗班"的礼仪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斗班”是古代官员上朝时的一种仪式性站位制度,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大臣上朝时按官职分列两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对站立的仪式。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朝廷的等级秩序。

  2. 历史文献依据

    • 唐代元稹在《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中描述:“鬭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形象描绘了官员分班站立的场景。
    • 《旧唐书·武宗纪》记载了具体流程:宰相与两省官员需在香案前分班站立,待扇开后再拜并升殿侍立。
  3. 字形与读音

    • 拼音:dòu bān(部分文献注音为“dǒu bān”,但主流读音为四声)。
    • 异体写法:亦作“鬭班”。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唐宋时期的朝会礼仪,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元稹、王逢的诗文均有提及。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与“斗班”字形相近的其他词汇(如表示竞争的“斗班”)区分。当前释义以权威历史文献和辞书为准,其他引申义可能为误传。

别人正在浏览...

鏖扑暴灭鎞首拨弃菜籽油草座锄禾畜智达节定风波令犯顺繁祉福品拂舞功费佹得贵同豪黠荐悼绛帷践躏寄巢髻梁谨重旧隶鲙鲙匡维惏刻旅币末岁内台捏饰狞雨僻窵贫突铅擿栖荡其乐融融七月曲纡热点三节人从骚词山垄神榇省諐伸敬受潮舒眉四配贪妄退敌推服推士武打五技鼠巫山云雨五柞想像力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