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儉省樸素。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古之聖人懼其如此,故明儉素之道,顯謙恭之義,使富者不極其欲,貴者不博其高。”《陳書·虞荔傳》:“雖任遇隆重,而居止儉素,淡然無營。”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二:“至於宴犒之事未嘗刻薄,而居常奉身,過於儉素。” 宋 司馬光 《訓儉示康》:“衆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周善培 《緻尹張兩都督書》:“儉素之家,自書籍數萬卷外,更無可為惜念之物。”
“儉素”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了“儉”與“素”的雙重含義,主要形容生活節儉、樸素,不追求奢華。以下是詳細解釋:
“儉素”不僅是一種生活态度,更是文化傳統中的道德标杆。它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平衡,適用于古今社會,尤其在當今倡導綠色生活的背景下更具現實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晉書》《後漢紀》等文獻。
儉素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其中第一個字是“儉”,第二個字是“素”。
“儉”的部首是人字旁(亻),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9,按照書寫順序分别是:“丿”、“㇏”、“ˉ”、“一”、“一”、“一”、“一”、“丨”和“一”。
“素”的部首是糸,它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10,按照書寫順序分别是:“丿”、“㇏”、“一”、“一”、“一”、“一”、“一”、“一”、“凵”和“一”。
詞語“儉素”源于古代漢語,是古時候一種描述節儉簡樸的品德。在現代漢語中,它依然保留着這個意義,形容一個人生活簡約經濟,不鋪張浪費。
在繁體中文中,詞語“儉素”也被寫作“儉素”,其中“儉”是“儉”的繁體字。
古時候,“儉”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字形為“儉”,字形中在“人”字旁的部分會多出一個橫折。而“素”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與現代漢字形式相似。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生活儉素,從不亂花一分錢。
2. 她的穿着總是簡單儉素,但一直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
3. 他一直秉持着儉素的原則,從來不會過度消費。
與“儉素”相關的組詞有:
1. 儉樸:指生活簡樸、節儉的意思。
2. 儉省:指節約(錢財、時間等)的意思。
與“儉素”近義詞有:
1. 樸素:指簡樸、不加裝飾的意思。
2. 節儉:指節約、勤儉的意思。
與“儉素”反義詞有:
1. 奢侈:指奢華、浪費的意思。
2. 豪華:指奢華、富麗堂皇的意思。
以“儉素”為關鍵詞,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倡導節約、簡樸的生活方式,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夠對環境和資源做出貢獻。【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