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密告的意思、密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密告的解释

(1).秘密地报告;秘密地告诉。《后汉书·皇甫规传》:“会友人 上郡 太守 王旻 丧还, 规 縞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 并州 刺史 胡芳 ,言 规 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求藏见怪》:“适 秋岳 来探病,其怪隐匿床下瓶内,家人密告之。”

(2).秘密地告发。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九章:“尤其是一想起 刘栓儿 密告 周世忠 那件事, 古佩雄 抑制不住地怒火升腾起来。”

(3).不让人知道的告发信。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么吵吵 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缓役了四次,又从不出半文钱壮丁费,好多人讲闲话了;加之,新县长又宣布了要整顿‘役政’,于是他就赶紧上了封密告,而在三天前被兵役科捉进城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密告,汉语复合词,由"密"(秘密)与"告"(告知)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私下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或举报情况"的行为。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两种义项:一是指秘密禀告,《三国志·吴志》有载"密告以事";二指匿名举报,《宋刑统》规定"凡密告者需实据"的司法原则。

从构词法分析,"密"作状语修饰中心语"告",形成偏正结构。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考证,"告"字甲骨文形如双手捧器进言,本义为郑重陈述,引申出检举、揭发等义。现代汉语中,"密告"多用于司法、政务领域,《法律语言学》指出该词特指"未公开身份的检举行为",与"匿名举报"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信息传递的隐蔽性。

在语用层面,《汉语语法分析》记载其常见搭配为"密告+对象/内容",如"向监察机关密告贪腐线索"。需注意与"告密"的语义差异:前者侧重行为目的性,后者强调行为结果,《同义词辨析词典》特别说明"密告"多含维护公义色彩,而"告密"常带道德贬义。

网络扩展解释

“密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秘密报告或告知
    指私下传递信息,不公开进行。例如《后汉书·皇甫规传》中记载的密告行为。
  2. 秘密告发
    暗中举报他人,常见于涉及法律或权力斗争的场景。如管桦《将军河》中提到的密告事件。
  3. 匿名的告发信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描述的“密告”即通过匿名信揭露他人行为。

二、引证与出处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四、应用场景

  1. 文学与历史:多用于描述权谋、间谍活动或私人信息的隐蔽传递。
  2. 现代语境:可指匿名举报,如职场或社会事件中的隐秘揭发行为。

五、语言对比

“密告”强调行为的隐秘性,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鼇头柏梁体贬易不可方物岔道口成案骋纵檮杌次比次事磁罂寸絶宕账大逆鬌翦夺席反系風燈浮饰歌讽攻禜槼橅过界海燕寒鄙酣梦后绝怀望秽貉火呼呼肩担积念饥駈叩门骏犇开词快讯赂结鹿霓衣马槊没揣默到嬷嬷爹袍襗呛哼铨量十浆五馈睡鸭书侩四天王松柏之客送汤送水胎具廷诘通舟歪派妄庸倭螺五眼鸡痫疾邪魔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