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的意思、德政的详细解释
德政的解释
[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
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详细解释
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左传·隐公十一年》:“既无德政,又无威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急轡繁策, 伯乐 所不为;密防峻法,德政之所耻。”《西湖佳话·白堤政迹》:“ 乐天 因行了这几件德政,见民间渐渐有富庶之风。” 鲁迅 《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要人的谁和谁是亲友,谁和谁是仇雠,谁的太太的生日是那一天,爱吃的是什么。”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网络扩展解释
“德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强调执政者通过仁德治理来造福百姓。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定义:指统治者实施的惠民政策或体现仁德的政治举措。例如减轻赋税、改善民生等。
- 词源结构:由“德”(道德、仁德)和“政”(政治、政策)组成,凸显以道德为根基的治理理念。
2.文献与历史用例
- 古代典籍:
- 《左传·隐公十一年》批评郑庄公“既无德政,又无威刑”,表明德政需与合理法规相辅相成。
- 晋代葛洪《抱朴子·审举》提到“德政”与严苛法令的对比,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 后世评价:如《西湖佳话》赞白居易在杭州的治理为“德政”,因其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3.反义词与对比
- 反义词:暴政(滥用权力压迫民众)。
- 关联概念:与“威刑”(严刑峻法)相对,主张以德服人而非仅靠武力威慑。
4.现代应用
- 政策领域:用于形容惠民措施,如扶贫政策、医疗保障等。
- 造句示例:如“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堪称德政”。
5.补充说明
- 发音与词性:拼音为“dé zhèng”,属名词。
- 权威性解读:多个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均收录此词,定义高度一致。
“德政”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政治的体现,也是现代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准,强调执政者需以民为本、以德为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政》这个词在中文中代表良好的政治治理。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是“彳”(走的意思),右边的是“心”(心灵的意思)。总共有五画。《德政》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德”和“政”两个字组成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没有特定的写法记录。
例句:
1. 治国必先治吏,理政要懂得德政的重要性。
2. 他以德政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支持。
组词:政治、政策、执行、法治、优良、廉政。
近义词:善政、美政。
反义词:恶政、暴政。
别人正在浏览...
败德辱行剥奠八搨将军鼻珠驳火采善猜专逞兴赤斤捶丸冻柳掇子番然弓父过礼鹤国喝破讙谑护膝江州车剑轮家丘节幡节目主持人蠲罢卷怀撩舍立朝龙性仑头慕袭诺颜皮筏强中自有强中手糗粮如鼓琴瑟鋭入如醉如梦散声射门盛主深情厚谊石膏数术熟诵速决台兵贪佞贪婬踢键儿驼鹤驼色外套王子航五茄香罽消涸小土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