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政的意思、德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政的解释

[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

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详细解释

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左传·隐公十一年》:“既无德政,又无威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急轡繁策, 伯乐 所不为;密防峻法,德政之所耻。”《西湖佳话·白堤政迹》:“ 乐天 因行了这几件德政,见民间渐渐有富庶之风。” 鲁迅 《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要人的谁和谁是亲友,谁和谁是仇雠,谁的太太的生日是那一天,爱吃的是什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政"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德"与"政"两个语素构成。从构词法分析:"德"指道德、仁德,《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引申为高尚的品行;"政"指政治、治理,《释名》解作"正也,下所取正也",意指规范的管理行为。两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核心语义为"以德为基的治理方式"。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德政"特指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仁政,包含三层内涵:其一指施政者以仁德为本的治理理念,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二指惠民利民的具体政策,如《左传·昭公二十年》"宽政役,施德惠"所述;其三作为历史评价术语,用于赞颂明君的治国方略,如《后汉书》记载汉文帝"务从德政"的执政特征。

该词在语用学层面具有历时演变特征。古代多用于描述君主治理(如《尚书》"德政惟新"),现代汉语中则扩展至对政府惠民政策的赞誉。在语法功能上,既可作主语(如"德政得民心"),也可作宾语(如"施行德政"),常见于政论文本及历史文献。

从语义场理论看,"德政"与"仁政""善政"构成近义关系,与"暴政""苛政"形成反义对比。《孟子·公孙丑上》"以德行仁者王"的论述,可视为该词语义系统的哲学注脚。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该词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网络扩展解释

“德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强调执政者通过仁德治理来造福百姓。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2.文献与历史用例

3.反义词与对比

4.现代应用

5.补充说明

“德政”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政治的体现,也是现代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准,强调执政者需以民为本、以德为先。

别人正在浏览...

暗扣贲赉辩告撤佃臣道迟伫充倔词社寸肠逮赴黨官丹砂井典城电眸防刺飞鳞费靡纷拿个人割削鼓楼过日脚孤嶂寒煖哼哈恨苦华望建设家系嵇阮机行亢轭匡护魁星老斵轮练形狸制媚柔冥豫南关逆溯漂橹泼花团箧书潜递情深义重轻信人客三十六体三休沈身寿山石水梭花私威条森托跋王路温柔雾縠销烂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