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位次低下的姬妾。《左传·宣公三年》:“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凡是下婢贱妾,一旦得了宠,没有不撒娇撒痴的。”
(2).古代妇女谦称自己。《晏子春秋·谏下二》:“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觞芰》:“贱妾蒙老爷夫人这般恩意呵!”
“贱妾”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在家庭或宫廷中地位较低的侍妾,通常与正妻或其他高阶妾室形成对比。此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左传·宣公三年》记载:“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这类女性因出身卑微或不受宠,在家族中缺乏话语权。
在文学作品中,“贱妾”还被用来象征身份卑微或命运坎坷的女性,如“红颜非祸水,贱妾亦可惜”(例句)。部分语境中,该词带有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色彩。
说明:以上解释综合了《左传》、乐府诗等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相关例句可参考、5、8等来源。如需更详细文献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贱妾》是一个具有贬义的词语,用来形容低贱、卑劣、下贱的女性。通常用于骂人或侮辱他人,属于不文明的言语。
《贱妾》两个字的部首分别是“贝”和“女”,其中“贝”属于贝壳的部首,而“女”则是代表女性的部首。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字形外形上没有明显的笔画特征。
《贱妾》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述古代宫廷中的嫔妃、宫女等身份较低的女性。由于古代社会地位的差异,这些女性经常受到诸多限制和不平等待遇,因此被称为“贱妾”。
繁体字《贱妾》为「賤妾」。
根据古代字形演变的记录,古时候《贱妾》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准确的历史文献记载,我们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古代写法。
1. 他竟然对自己的妻子说出了《贱妾》这个词,简直太伤人了。
2. 她被众人称为《贱妾》,一度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和悲伤之中。
3. 别再用这种侮辱性的词语来称呼女性,不管她的身份如何,都应该互相尊重。
1. 贱人
2. 妾室
3. 贱客
4. 妾身
1. 下贱
2. 卑劣
3. 卑贱
4. 下流
1. 高贵
2. 尊贵
3. 光荣
4. 高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