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於廷,所以为戒。” 高诱 注:“戒惧灭亡。”《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李善 注:“亡国之器,象箸玉杯。”
亡国之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复合词,指代那些象征国家衰亡或预示政权覆灭的器物、人才或制度。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指象征亡国征兆的具体器物。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注水而不可盛,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此处“无当之玉卮”(无底的玉杯)隐喻华而不实、丧失实用价值的器物,引申为统治者奢靡误国的象征。后世将此类暗含亡国预兆的珍玩称为“亡国之器”。
指亡国祸因的制度或政策
《贞观政要》载魏征谏言:
“隋主巡幸,每供顿办,皆责郡县……此皆亡国之器。”
指劳民伤财的苛政如同导致国家覆灭的凶器。
喻指败坏朝纲的奸佞之臣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论及:
“聚敛之臣,剥民膏以媚上,实亡国之器也。”
将祸国殃民的权臣比作摧毁国家的利器。
该词凝结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忧患意识,强调统治者若沉迷享乐、任用非人、制度失当,则再强大的政权亦会崩塌。典型案例如:
均被史家视为加速王朝灭亡的“亡国之器”。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注:因古籍原始链接多为数据库权限内容,此处提供权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供学术溯源。)
“亡国之器”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象征奢侈亡国的器物,特指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玉石酒杯)等贵重器皿。这类器物在古代被视为君王骄奢淫逸、导致国家灭亡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吕氏春秋》《晋书》等古籍。
北极圈标桩兵藏武库,马入华山长鸣鸡冲辰创见打截蝶化东拉西扯恶卧烦慝辅迪伏疾凫鸭哥窑公听并观光荣花鬼咤狼嚎过端过饮怀表火虬护书夹胶轮济川挤簇结存金相玉式跨下人来子灵区吏饕龙勒绿浪蛮僥磨牙症昵昵牛角尖排斥异己敲冰戛玉祛褪驲站三竿日善善从长衫褑申敕圣辙渗和使得释义贪驩通函土谷魋结王后卢前畏恶汙壑悟心无因白故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