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皇帝宫殿上绘有凤凰图饰的屏风。置于户牖之间。亦指帝座。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扬龙旂以饗帝,御凤扆以承天。”《乐府诗集·燕射歌辞·群臣酒行歌》:“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 唐 王维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应制》:“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赵殿成 笺注:“ 孔安国 《尚书》传: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谓之凤扆者,当是画凤于扆上也。”
(2).借指朝廷和皇帝。 唐 钱起 《裴仆射东亭》诗:“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南唐 李中 《献张拾遗》诗:“金殿日开亲凤扆,古幈时展看渔磯。”
凤扆是汉语古典词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复合词,由“凤”与“扆”两部分构成,常用于古代文献与诗词。根据《汉语大词典》及《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的解释,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本义解析
“凤”指神话中的祥瑞之鸟凤凰,象征高贵与吉祥;“扆”本义为屏风,特指帝王宫殿中御座后的装饰性屏障。合称“凤扆”指代绣有凤凰纹饰的帝王御用屏风,常见于宫廷礼仪场合。
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凤扆”常借指皇权或帝王权威。例如唐代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诗云:“龙楼光曙景,凤扆吐祥烟”,以“凤扆”暗喻帝王威仪与国运昌隆。
文化内涵
凤凰作为“百鸟之王”,与“扆”结合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观念,象征帝王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周礼·考工记》记载“扆设五色”,其中凤纹屏风为最高等级,仅用于天子。
文献例证
除诗词外,该词亦见于史书。《旧唐书·礼仪志》记载“设凤扆于殿上”,表明其作为礼器在唐代宫廷中的实际应用。
“凤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词拆分
具体含义
凤凰在古代被视为“百鸟之王”,是皇权的象征。将凤凰与帝王居所的屏风结合,既体现装饰性,也暗含对君主至高地位的尊崇。
该词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劝进梁元帝表》,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相关古籍。
奔辏波斯帝国才高意广才用层楹朝新暮敝彻里彻外骋才齿剑处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词缀错见错逆钓筑妒嗔顿止二十五史防门佛殿狗功官样瓜皮艇黄云黄缯虎狼之国酹地疗狂笼致鹿头栅茂绩瞀容谜面木砚虐戏凝冰瓯臾排律髼头铺夫铅丝七历秦苑赇官全民三尺焦桐三酳沙发椅沈塞输庸松菊主人宿草素口駡人速效肥料贪利忘义涛声同涂微词芜音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