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律的意思、风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律的解释

(1).指音律。亦比喻风教律令。《管子·宙合》:“君失音则风律必流,流则乱败。”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然后修容饰粧,改曲变度,斯可谓声协鐘石,气应风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余闻风律不同,视五土之宜,以分其刚柔、侈敛。”

(2).古代的一种占卜的方法。《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昔 京房 虽善卜及风律之占,卒不免祸,而 輅 自知四十八当亡,可谓明哲相殊。”参见“ 风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风律"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音律;乐律

    "风"在此指代音乐或教化,"律"指音高标准或规范。"风律"合称指音乐的音律体系,引申为音乐的和谐准则。此义强调艺术领域的规范性,如《汉书·礼乐志》所载:"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今汉郊庙诗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 虽未直用"风律"一词,但所述内容实为风律之实践与困境。

  2. 风化律令

    "风"取教化、风尚之义,"律"指法律条文。"风律"即指通过律法推行社会教化,体现古代"礼乐刑政"合一的思想。如《汉书·刑法志》强调:"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将礼法视为社会治理的双重工具,此即风律的政治内涵。

二、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其中"律"即包含音律与法度双重维度。后世注疏家如唐代颜师古释"风"为"教化","律"为"法",进一步强化了其社会规范意义。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

因该词属冷僻古语,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有限。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风""律"的训诂,并溯源《汉书》等经典用例。建议专业研究者查阅《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获取更多古籍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风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义

“风律”由“风”和“律”组合而成:

二、核心解释

  1. 音律与文艺美学
    指音乐或文艺作品中的节奏、韵律,也比喻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意境美感。例如曹丕《答繁钦书》中“声协钟石,气应风律”,即强调音律与情感表达的和谐。

  2. 社会教化与规范
    引申为风教律令,如《管子·宙合》提到“君失音则风律必流”,将音律秩序与社会治理相类比。

  3. 古代占卜方法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风律”曾用于占卜,与“风角”术数相关,但具体操作已不可考。

三、应用领域

四、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风律”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学术或特定文化讨论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律或占卜细节,可参考《管子》《三国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户白芩遍达唱高调长使冲疲翠髻德言點射奉天承运格拉弓鞬光光乍惯一不着圭田合手下跏婆惊羽积算纠曹赍志以没钧天奏钧冶驹影克壮连篇累牍乱君洛学抹油嘴目迷慕循彭韦朴散轻身殉义奇情异致山禽升朝官世俸手眼淑郁祀舍酸懒损阙漯河贪餮特例通德门头绳托凤攀龙帏屏诿属象兆详准险螫仙乡县宰霄练小生日嚣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