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台的意思、外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台的解释

(1).官名。 后汉 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爰牧 荆州 ,威行邦国……寻功简能,为外臺之表。”

(2).官名。兰台。《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 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3).官名。 汉 因 秦 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 三臺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台”是一个古代官职称谓,其含义因历史时期和职能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在朝廷之外担任地方官职的官员,由“外”(朝廷之外)和“台”(官职)组合而成。


二、具体解释

  1. 州郡长官(刺史别称)
    东汉时期,刺史作为州郡最高长官,下设别驾、治中等属官,统称为“外台”。例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谢夷吾任荆州牧时被称为“外台之表”。

  2. 兰台的别称
    兰台是汉代宫廷藏书机构,负责典籍整理,有时也被称作“外台”。如《三国志》裴松之注提到“兰台为外台”。

  3. 谒者的代称
    汉代沿袭秦制,设置谒者(传达政令的官员),隶属“三台”之一,故称外台。


三、其他用法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台的意思

《外台》一词通常用于中国文化领域,指的是位于宫殿或寺庙外的一座高台,也称为“晒台”或“阅台”。外台通常供皇帝或高僧用来观看仪式、表演或参加庆典。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台》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为两个部首:外(wài)和台(tái)。

外:由“夕”和“卜”两个部首组成,共五画。

台:由“口”和“厂”两个部首组成,共五画。

来源

《外台》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宫廷和寺庙文化。外台作为皇帝或高僧观看仪式和表演的场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繁体

繁体字“外台”在笔画和结构上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写《外台》的汉字形状也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别。

例句

1. 我们在外台观看了一场盛大的文化表演。

2. 皇帝登上外台,向臣民们发表重要讲话。

组词

1. 外梁(外面的梁)

2. 台阶(登上台所需的阶梯)

3. 外朝(宫殿外的朝廷)

4. 台子(用来放置物品的平面)

5. 外景(室外的风景)

近义词

1. 望楼(用来观看远处景物的楼)

2. 观台(观看表演或仪式的台)

3. 凉台(供人休憩或避暑的台)

反义词

1. 内殿(宫殿内部的大厅)

2. 内庭(寺庙内部的庭院)

别人正在浏览...

靶台不调贴搀假超躐从狙从一粗放盗渠放甲钩络带谷帛黄骢马话絮户橉假遭嫁主絶类离伦军号据窃两脚野狐露情履薄懋膺名下无虚内试拗相公潘李赔错评赏迁历千里神交弃背青方山苗山色擅恣劭美沈荒深衷实付淑嘉私乘肆肆挑试痛经退笔冢推信秃山外强蛙坎罔殆亡魂丧胆委吏我师吾们无那哈无事生事相思曲小亏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