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息的意思、顿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息的解释

(1).停留休息。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顿息石人下小瞑,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帝手毁其表而竞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军至 斗城 ,去 瓮口 二十餘里,解鞍顿息。”

(2).深深叹息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赵臣》:“ 璋 大惊顿息曰:‘今日非 赵 君,我族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动态描述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指“突然停止”,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朱子语类》卷七十四有“如雷之发声,震惊百里,而至此则顿息”,形容事物戛然而止的状态。该释义被收录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 引申为“短暂休憩”,现代多用于文学语境。例如当代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中写道“众人顿息片刻,复又锣鼓喧天”,此处特指间歇性的暂停,该用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第3版)中有明确记载。

二、语法特征 作为动词短语时,常与“片刻”“须臾”等时间副词搭配,构成“顿息片刻”“顿息一时”的固定结构。在古汉语中可独立作谓语,如《五灯会元》载“师忽顿息,众皆愕然”。

三、语体差异 书面语中多保留“骤然停止”的古典义项,如《资治通鉴》胡三省注“顿息犹言顿止”。口语中则偏向“暂歇”义,常见于方言表述,该现象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江淮官话条目中有详细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顿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停留休息
    指暂时停下活动或进程,进行短暂休整。例如《三国志·魏书·鲍勋传》记载的“中道顿息”,即中途停下休息。
  2. 突然停止
    强调动作或状态的骤然中止,如《三国演义》中“风雷顿息”描述自然现象的戛然而止。
  3. 深深叹息
    古义中可表示情绪化的长叹,如明代文献提到的“大惊顿息”。

二、使用场景

三、词源与例证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古籍例证可参考《三国志》《风俗通》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纛边琐碧鷄坊不登藏头擫脑惨黄禅龛出榜丹轮玷漏吊省丁赋鼎铉放大炮犯鳞烦拿飞繮丰艳覆蕉公路篝火狐鸣官绿鬼雀海约山盟红蝙蝠吼隆缄嘿交感棘针门剧读狙害奎墨阆阙嗹马涟洳柳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涖政緑矾糜煮陪宾朋锡愆紊青红皂白虬立湫厉全肥删削捎话身非木石市不二价师船双九踏蹬韬照条章头座外体卫兵香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