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乾隆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辞官后在几个书院主持讲席。论诗主张“性灵”。有《藏园九种曲》、《忠雅堂集》。
蒋士铨(1725-1785),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字心余、苕生,号藏园,江西铅山人。其名“士铨”中,“士”取意于古代文士阶层,象征学识修养;“铨”本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引申为选拔人才,合名寓含文才出众、经世济民之意。
在文学领域,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其诗歌主张“性情说”,强调“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代表作《忠雅堂诗集》以雄浑激荡、情感真挚著称,展现士大夫的家国情怀。戏曲创作上,他突破传统昆曲范式,所著《藏园九种曲》融合史实与艺术想象,其中《冬青树》借文天祥事迹弘扬忠义精神,《临川梦》则以汤显祖为原型探讨文人命运。
作为乾嘉学派代表人物,蒋士铨曾参与编修《南昌府志》,其考据严谨、文风简练的方志编纂理念,对清代地方志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历史评价中,钱仲联称其“以诗人之笔,运史家之识”,凸显文学创作与史学素养的深度融合。
关于“蒋士铨”的详细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作为历史人物
蒋士铨(1725-1784)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江西铅山人,字心馀,号藏园、清容居士。主要成就包括:
二、作为词语的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蒋士铨”定义为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语,但存在两点需注意:
建议:若在文献中遇“蒋士铨”作为形容词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属于特定文化引申,或可能存在讹误。学术场景建议优先参考其历史人物身份。
白脚百丈竿头豹尾被絮餐痂诚款欻拉穿通初辉绰屑次大陆丛茂东坡肺肠凤邸奉若神明分剂哥斯达黎加觥盏酤榷薅恼衡山花淫兼及建邪缴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扃堂梁夫人廉逊乱化毛竹沕穆跑关东牵掌轻薄莲华情敌磬口梅清清青缇亲离众叛丘樊曲俗染爱溶洞赡部洲烧刀子圣像顺风使帆儵胂耸拔酸冷碎器谈稼田路跳驼子土德羡财闲介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