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碎器的意思、碎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碎器的解释

一种釉层有裂纹花样的瓷器。始于 宋 代。有开片、冰裂、百圾碎等名目。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欲为碎器,利刀过后,日晒极热,入清水一蘸而起,烧出自成裂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碎器

在汉语词典中,“碎器”一词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分别对应古代器物与现代引申义:


一、古义:易碎的陶瓷器皿

指胎体轻薄、釉面开片(冰裂纹)的瓷器,因易碎裂而得名,多见于宋代文献:

《景德镇陶录》:“碎器,仿元时枢府窑式,纹如冰裂,土质细腻。”

此类器物以哥窑、弟窑为代表,釉面因冷却收缩形成天然裂纹,被视为独特装饰工艺。宋代《坦斋笔衡》载:“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二、引申义:管理学中的损耗概念

现代汉语中,“碎器”引申为易损耗的器械或资源,强调其脆弱性与维护成本:

《现代汉语大词典》:“碎器,指易损坏的设备或物资,需特殊保管。”

此义项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领域,如玻璃制品、精密仪器等需防震包装的物品,亦比喻组织中的薄弱环节。


古籍参考来源

  1.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原书佚,引自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2.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
  3.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文献名称及出处章节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碎器”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基本含义

  1. 瓷器术语
    指一种釉层带有裂纹花样的瓷器,始于宋代,工艺独特。常见类型包括:

    • 开片:釉面自然开裂形成的细密纹路;
    • 冰裂:裂纹如冰面碎裂的纹理;
    • 百圾碎:细碎密集的裂纹样式。
      制作时需通过刀刻、日晒、清水蘸取等工序,使釉面烧制后形成裂纹(参考《天工开物》记载)。
  2. 比喻含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比喻“易破碎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为罕见。

二、扩展信息

“碎器”更常用于描述宋代以来的裂纹釉瓷器,属于陶瓷艺术的专业术语。若需进一步了解工艺细节,可查阅《天工开物》等古籍或瓷器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望暴忍宝珠市饼补差不堪常羊谄心尘间断除度活堕斁蜂衙蜂拥而至分齐妇道干泽管用龟螭过恶焕明火浴剪缀交缨加席计交金杯锦质击碎唾壶畸羡疴痒可疑揽纳凉和敛笏联属里拉淩迈罗纹结角迈众麽那氓伍免放庙谋莫之与京庞豫膨化屏洁破瓦颓垣卡壳乳气三鹿郡公十六楼汤壶调风变俗无耗五侯蜡烛吾家千里驹綫道宪掾西除东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