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像的意思、圣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像的解释

(1).特指 孔子 的画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笔·圣像》:“若 孔圣 之有画像其来已久, 汉孝景 时,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韩 勅修孔庙后碑,立于 桓帝 永寿 三年,而碑中有改画圣像之语。”

(2).尊称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纪三》:“﹝三月﹞乙卯, 建安军 铸 玉皇 、 圣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谓 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

(3).指各种宗教或民间所崇奉的画像和偶像。 前蜀 杜光庭 《道教灵验记·果州开元观验》:“又於 白鹤山观 掘地得铁数万斤,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远近祈祷,立有徵验。” 郑振铎 《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着圣像,各有一张奇形的椅子,预备牧师们听忏悔者自白时用的。”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青年们到 三仙姑 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像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宗教中被尊崇的神灵、圣贤或宗教创始人的画像、塑像或雕像,主要用于供奉、礼拜或宗教仪式。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词典定义与词源

  1. 神圣形象

    指具有宗教神圣性的人物造像。《汉语大词典》释为“特指宗教徒供奉的神、佛、菩萨等的画像或塑像”。词源上,“圣”表尊崇、至高,“像”指视觉形象,组合强调被神格化的视觉载体。

  2. 宗教功能属性

    据《现代汉语词典》,圣像的核心用途是“供信徒敬拜”,体现其仪式性、象征性本质。如佛教寺庙的佛像、基督教堂的耶稣像等。


二、宗教文化中的具体应用

  1. 佛教语境

    特指佛陀、菩萨等造像。北魏《洛阳伽蓝记》载“寺有金铜圣像”,指金属铸造的佛像。此类造像需符合《造像量度经》的宗教仪轨。

  2. 基督教传统

    指耶稣、圣母玛利亚等画像/雕塑。东正教尤为重视圣像崇拜(Icon veneration),视其为“沟通神圣的窗口”。

  3. 中国民间信仰延伸

    道教宫观中的神仙塑像(如三清像)、儒家文庙中的孔子像,亦被泛称为圣像,体现本土化宗教融合特征。


三、学术与文化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3. 《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
  4. 《基督教神学导论》(牛津大学出版社)
  5. 《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神圣艺术:东西方宗教图像学》(剑桥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圣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特指孔子的画像
    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如汉景帝时期太守文翁在石室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这一用法在儒家文化中延续,明清时期仍有“改画圣像”的记载,体现了对儒家圣贤的尊崇。

  2. 尊称皇帝的肖像或雕像
    主要用于古代帝王崇拜,如《宋史》记载宋真宗时期铸造玉皇、圣祖及历代皇帝尊像,并举行迎奉仪式,反映了皇权与神权结合的文化特征。

  3. 宗教或民间崇奉的画像与偶像
    涵盖多种信仰体系:

    • 道教:前蜀杜光庭记载铸造铁制圣像用于祈祷;
    • 基督教:教堂中常见耶稣、圣母玛利亚的圣像;
    • 民间信仰: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提到的占卜用神像。

文化延伸:圣像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承载着符号象征功能。例如儒家圣像强化道德教化,宗教圣像则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需注意,不同文化对圣像的态度差异显著,如基督教历史上曾爆发“圣像破坏运动”。

别人正在浏览...

挨冻受饿边使毕老鬓根秉旄不符卜揆不像部卒骋劳词官怠墯大设设雕侈雕章缛彩帝箓鞮鞪放杀棐谌附臣伏羲氏浮阳姑丈和奸黄绢幼妇婚假降尊临卑较着旌録絶爱空侯劳窘练简蛚蛬美人局孟春墨斗磨盘攀高接贵喷水皮具品而第之迁寂妾妇之道挈囊三姑山阜邵平圃身单力薄神气四品乐随扈题名录头到玩弄词藻乌鸡汙僞相仿香几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