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俗的意思、曲俗的详细解释
曲俗的解释
鄙陋的习俗。《后汉书·马融传》:“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貲之躯,殆非 老 庄 所谓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网络扩展解释
“曲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ǔ sú(部分网页标注为“qū sú”,但多数来源采用前者),其核心含义指“鄙陋的习俗”。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曲俗的字面意义为“不正之风”或“庸俗的习俗”,常用来形容社会中粗陋、不雅或不合礼仪的风气。
2.历史文献用例
-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 《后汉书·马融传》提到:“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貲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
这些用例均强调“曲俗”与正统文化或高尚价值观的背离。
3.现代语境与使用
- 现代汉语中,“曲俗”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例如描述地方戏曲中保留的旧习(如提到的“泗州戏”相关例子)。
- 部分语境中可能与“通俗”或“民俗”形成对比,但更偏向贬义,强调习俗的低劣性。
4.发音与争议
- 多数权威来源(如汉典、查字典)标注拼音为qǔ sú,但少数网页写作“qū sú”,可能是方言或历史发音差异,建议以主流词典为准。
5.总结
“曲俗”一词承载了对社会习俗的批判性视角,常用于揭示特定文化背景下需要摒弃的陋习。其历史渊源深厚,但现代应用范围较窄,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或《大唐西域记》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曲俗 的意思
曲俗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言语、行为等违背道德规范,不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具有不正当、低级的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曲俗的部首是曲,曲的笔画数为4。
来源
曲俗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其中,“曲”原指弯曲、歪斜,含有不端正、偏离正道的意味;“俗”则指通俗、普通,在此里指普通人所追求的日常生活水平。
繁体
曲俗在繁体中被写作「曲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曲俗曾有不同的写法,包括「曲俗」、「哿俗」等。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常常曲俗不堪,缺乏教养。
2. 这些曲俗的歌曲没有艺术的含义,只迎合了低级趣味。
组词
曲风、曲艺、俗气
近义词
庸俗、低俗、粗俗
反义词
高雅、文雅、正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